[发明专利]一种Modbus与Device Net协议识别兼容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2706.6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5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赵静;孔繁亮;王富林;何杏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odbus device net 协议 识别 兼容 设计 方法 | ||
1.一种Modbus与Device Net协议识别兼容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1)设计FPGA控制器模块,实现协议传输、识别和分类;
(2)设计以CPU为核心的处理器模块,实现Device Net或Modbus协议与上位机的主、从站通信;
(3)设计可兼容的外部接口管脚定义和尺寸封装,实现满足Modbus协议与Device Net协议接口兼容要求;
(4)设计CAN控制器模块,实现对UART总线的通信速率、流控方式、数据位、停止位及校验位的配置;
(5)依据步骤(1)~(4),搭建协议识别兼容设计的系统硬件电路;
(6)依据步骤(1)~(5),搭建协议识别兼容设计的软件架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odbus与Device Net协议识别兼容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所述系统硬件电路包括:通信接口逻辑模块、FPGA控制器硬件电路、Modbus网络模块、CAN总线收发器、光电隔离电路、CAN控制器电路、RS485差动收发器电路、CPU处理器电路及外围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Modbus与Device Net协议识别兼容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系统硬件电路的数据处理流程为:通信接口逻辑模块与FPGA控制器连接,当接入外部数据后,由FPGA控制器识别数据协议是Modbus协议还是Devicenet协议;FPGA控制器又分别与Modbus网络及Device net网络两模块相连接;若FPGA控制器识别为Modbus协议则进入Modbus网络模块,再通过RS485差动收发器后进入CPU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CPU处理器处理完成后直接通过RS485接口输出;若FPGA控制器识别为Device net协议,则进入Device net网络模块,再通过CAN总线收发器接收数据后进行光电隔离,由CAN控制器接收后进入CPU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CPU处理器处理完成后发送给CAN控制器,再经过光隔离后,从CAN总线收发器发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odbus与Device Net协议识别兼容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CPU为核心的处理器模块包括:CPU处理器和双口RAM电路,彼此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odbus与Device Net协议识别兼容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电路包括:复位电路、时钟电路、电源电路、存储器电路,电源电路为系统其它硬件电路提供电源供应,其它外围电路与CPU处理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odbus与Device Net协议识别兼容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搭建协议识别兼容设计的软件架构,具体包括:
(61)基于通信帧格式的差异,通过编程实现Modbus数据链路层协议、Device Net应用层协议的传输;
(62)采用软件宏定义的方法来实现协议识别和分类,实现Modbus数据链路层的CRC校验以及Modbus报文的接收和发送,实现Device Net应用层的重复MAC ID检测、报文发送、报文接受及各个具体对象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Modbus与Device Net协议识别兼容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1)采用了Verilog语言编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270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