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内网的信息安全通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2809.2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6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窦立君;顾炜江;潘卿;景璐璐;董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7 | 代理人: | 刘蔼民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信息 安全 通报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内网的信息安全通报系统,包括信息接入端、信息通道端、信息备份端、业务访问端和信息播报端;所述信息接入端用于外界信息的采集与接入,并且进行格式转换;所述信息通道端用于信息的传输与加密;所述信息备份端对于信息进行备份与加密;所述业务访问端对于信息进行解密与显示;所述信息播报端对于信息进行播报,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基于内网信息传输中,便于对信息进行加密,并且对于输入端进行入侵检测,明确了等级保护措施,合理划分安全域,确定各安全域的物理边界和逻辑边界,明确不同安全域之间的信任关系,大大提高了安全性,防止了外界信息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内网的信息安全通报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网络安全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包括的是物理安全,指网络系统中各通信、计算机设备及相关设施等有形物品的保护,使他们不受到雨水淋湿,另一方面还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逻辑安全,包含信息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可用性等等,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都非常的重要,任何一方面没有保护的情况下,网络安全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安全保护时必须合理安排,同时顾全这两个方面;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基于内网的信息安全通报系统对于内网的信息传输不够保密,并且随着内网的发展,使用人数增多,造成了数据维护困难,信息备份的安全性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内网的信息安全通报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市场上的基于内网的信息安全通报系统对于内网的信息传输不够保密,并且随着内网的发展,使用人数增多,造成了数据维护困难,信息备份的安全性不理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内网的信息安全通报系统,包括信息接入端、信息通道端、信息备份端、业务访问端和信息播报端;
所述信息接入端用于外界信息的采集与接入,并且进行格式转换;
所述信息通道端用于信息的传输与加密;
所述信息备份端对于信息进行备份与加密;
所述业务访问端对于信息进行解密与显示;
所述信息播报端对于信息进行播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信息接入端通过网络、数据传输装置和手动输入进行信息的采集,且信息接入端只有管理人员具备接入资格,并且具入侵检测系统;
所述入侵检测系统明确等级保护措施,合理划分安全域,确定各安全域的物理边界和逻辑边界,明确不同安全域之间的信任关系,在安全域的网络边界建立有效的访问控制措施,通过安全区域最大限度地实施数据源隐藏,结构化和纵深化区域防御,防止和抵御各种网络攻击,保证信息系统各个网络系统的持续、稳定、可靠运行。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信息接入端将外接的网络数据进行格式转换,成为播报所需的格式,视频为RMVB格式、音频为MP3格式、图片为JPG格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信息通道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加密,可以通过一个公用网络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用于实现内网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用于经济有效地连接到的安全外联网虚拟专用网。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信息备份端对于信息进行整体的加密,并且进行备份,其备份分为网络备份和硬盘备份;
所述网络备份中通过云端服务器,保存到企业的服务器,服务器连接网络与云端服务器相互备份,从而保证信息的安全;
而硬盘备份与云端服务器相连,通过企业服务器进行备份,且企业服务器连接UPS不间断电源。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业务访问端对于信息通道端信息进行解密和只读,并且业务访问端为APP和触摸屏,便于信息的正常通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28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ET板切割成型用滚切机
- 下一篇:一种云母纸废料的回收利用方法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