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路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3825.3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86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向卫东;孟庆晓;吴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陈专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服务器 数据处理 方法 智能 终端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路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运行装载器程序,获取被装载程序的程序信息;根据所述程序信息,检测所述多路服务器中的CPU核心、内存和IO设备是否满足所述被装载程序的要求;当满足要求时,所述装载器程序将所述被装载程序绑定到符合要求的CPU中的多个核心上运行,并给所述被装载程序申请占用与已绑定的CPU直连的多个内存和多个相应类型的IO设备。本发明通过装载器程序替被装载程序申请合适的CPU、内存、IO设备的资源,避免被装载程序运行在CPU、内存、IO设备三者不直连的环境下,使得被装载程序运行在优良的运行环境中,从而保证被装载程序运行时的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路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应用程序对计算能力日益增强的需求,当前主流的服务器采用了主板上设置多颗CPU(不是多核,而是多个CPU)的设计方案,这种服务器称为多路服务器,服务器主板上的每颗CPU都分别直连了主板上的一部分内存、IO设备(输入输出设备),CPU之间也有数据总线互连,给CPU提供了去访问另一颗CPU直连的内存和IO设备的能力。
如图1所示,具有四颗CPU的四路服务器的主板结构,此时多路服务器具有四个CPU,分别是CPU1、CPU2、CPU3和CPU4,四个CPU两两相互连接,CPU1还分别和内存1和IO设备1连接,CPU2还分别和内存2和IO设备2连接,CPU3还分别和内存3和IO设备3连接,CPU4还分别和内存4和IO设备4连接。
在程序设计时,程序不会关心也无法控制自己在哪一颗CPU上运行,也不关心和无法控制自己使用的内存和IO设备是否与运行程序的CPU直连。当多路服务器中运行的程序数量超过多路服务器中的CPU数量时,运行这些程序的CPU需要频繁的访问与其它CPU直连的内存和IO设备(每个CPU随机运行程序,也就是程序可以在不同的CPU上转移运行,但是程序使用的内存和IO设备是固定的并不能转移,所以容易出现运行程序的CPU与程序使用的内存和IO设备不是直连的情况,例如CPU2正在运行程序,但是这个程序使用的的内存1和IO设备1,那么CPU2要访问内存1和IO设备1,而CPU2与内存1和IO设备1并不是直连的),给CPU之间的数据总线造成很大压力,直至数据总线满负荷运行,即CPU之间的数据总线已经达到最大数据传输量(每秒)了,程序不能再加快访问内存和IO设备了,无法提升程序性能(性能高低就是程序每秒能处理的数据量的多少)。
例如,CPU通过CPU之间的数据总线去访问另一颗CPU直连的内存和IO设备,如果每个CPU上运行的程序都要通过CPU之间的数据总线去访问另一颗CPU直连的内存和IO设备,那访问内存和IO设备带来的数据传输量(每秒)就超过CPU之间的数据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量(每秒)。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路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多路服务器中运行的程序数量超过多路服务器中的CPU数量时,运行这些程序的CPU需要频繁的访问与其它CPU直连的内存和IO设备,给CPU之间的数据总线造成很大压力,导致数据总线满负荷运行,无法提升程序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路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基于多路服务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运行装载器程序,获取被装载程序的程序信息;
根据所述程序信息,检测所述多路服务器中的CPU核心、内存和IO设备是否满足所述被装载程序的要求;
当满足要求时,所述装载器程序将所述被装载程序绑定到符合要求的CPU中的多个核心上运行,并给所述被装载程序申请占用与已绑定的CPU直连的多个内存和多个相应类型的IO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38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