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滚动元件轴承的轴承保持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4112.9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1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亚历山大·莫克尼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凯孚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38 | 分类号: | F16C33/38;B29C65/08;C08L61/16;C08L77/06;C08K7/06;C08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沃律师事务所 11620 | 代理人: | 吴志宏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滚动 元件 轴承 保持 | ||
公开了一种用于滚动元件轴承的两部分式轴承保持架(1),包括第一保持架半部(100)和优选地与第一保持架半部(100)构造相同的第二保持架半部(200),轴承保持架半部均包括环形基体(10)、在轴向上从其延伸的突起(6)以及互补构造的突起接纳部(8),一个保持架半部的突起接合到另一个保持架半部的突起接纳部中,在接合在突起接纳部中期间,突起形成轴承保持架桥(2),轴承保持架桥质间形成用于接纳滚动元件轴承的滚动元件(54)的轴承保持架腔格(4),突起(6)和/或突起接纳部(8)在各自的接触表面上包括牺牲材料(28),牺牲材料被构造为在超声波的作用下熔融以将第一保持架半部与第二保持架半部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技术方案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滚动元件轴承的两部分式(two-part)轴承保持架。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技术方案11的超声焊接装置。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技术方案12的前序部分的用于滚动元件轴承(/滚动轴承)的轴承保持架。
背景技术
对于各种应用,例如在球轴承中的各种应用,已知使用由相同的轴承保持架半部组成的两部分式轴承保持架。然而,迄今为止使用的轴承保持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在高转速下,用于连接两个轴承保持架半部的保持元件在径向上向外弯曲,从而保持架膨胀并因此与外圈接触,并且增加滚动元件的摩擦或使滚动元件卡住。由于在使用的保持元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保持架的径向保持和轴向保持均丧失,因此已知的轴承保持架也不适用于在径向方向和轴向方向上的高载荷。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部分式轴承保持架,其也适用于高转速并且能够承受高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
该目的通过根据技术方案1和技术方案12的轴承保持架以及根据技术方案11的用于制造这种轴承保持架的超声焊接装置来实现。
轴承保持架包括第一保持架半部和第二保持架半部,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持架半部与所述第一保持架半部是被相同地构造的,每个保持架半部均包括环形基体、从所述环形基体在轴向上(/沿轴向)延伸的突起(pin)以及互补地构造的突起接纳部(pinreceptacle)。一个保持架半部的突起可以接合到另一个保持架半部的突起接纳部中,其中,在所述突起接合到所述突起接纳部中期间,所述突起形成轴承保持架桥,在所述轴承保持架桥之间形成用于接纳滚动元件轴承(/滚动轴承)的滚动元件的轴承保持架腔格(/兜孔)。
为了即使在高转速下也能可靠地保持两个保持架半部,所述突起和/或所述突起接纳部在各自的接触表面上包括牺牲材料。当组装所述第一保持架半部和所述第二保持架半部时,该牺牲材料在超声波的作用下熔融(/熔化),以随后将两个保持架半部连接。
通过使用超声波,可以将保持架半部快速连接,操作简单且耐用。牺牲材料可以由于超声波的作用而熔融(/熔化),以不仅在最初存在牺牲材料的接触表面处连接第一保持架半部和第二保持架半部,而且还可以通过牺牲材料在熔融(/熔化)状态下扩散并且流动到可能存在于保持架半部之间的间隙中而延伸到两个保持架半部的其他接触表面。以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改善两个保持架半部之间的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每个突起接纳部包括在径向上向外布置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环部分,所述环部分在径向上向外支撑接合到所述突起接纳部中的每个突起。由于这对每个突起均存在径向支撑,因此可以防止突起在径向上向外弯曲。由此,可以确保即使在高转速下轴承保持架与外圈之间也不出现接触。以这种方式,期望既不会增加轴承中的摩擦,也不会导致轴承过早失效。
在此,当在轴向上延伸的环部分形成在保持架半部的环形基体上时是优选的。由于环部分与环形基体之间的这种一体式设计,引入在环部分上的径向力可以转移到基体,使得即使在环部分具有高应力的情况下,也防止保持架在径向上向外变宽(/扩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凯孚公司,未经斯凯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41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