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饮用水重金属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4133.0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6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郭卫鹏;武睿;孙国胜;赵焱;钟建宇;梁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王锦霞 |
地址: | 518021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饮用水 重金属 突发 污染 应急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饮用水重金属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搭建应急处理系统;S20.污染饮用水顺次流经重金属吸附柱、过滤器、超滤组件和纳滤组件处理;S30.第一纳滤膜装置产生的第一浓水经第二纳滤膜装置纳滤,第二纳滤膜装置产生的第二浓水流入浓水箱或回流至第一纳滤膜装置;S40.将纳滤产水箱内产水泵向用户。本发明采用吸附‑超滤‑钠滤组合的方式,吸附降低了重金属的穿透风险并且保障纳滤的正常运行,超滤提高了纳滤膜的抗污染能力,而纳滤提高了超滤去除污染物的能力,充分发挥吸附、超滤与纳滤间的协同作用,保障无机盐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强化重金属的去除,得到可直接饮用的纳滤产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饮用水重金属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突发性水污染频繁发生,对环境资源和用户的饮水权益造成严重损害,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面对严峻的形势,需谨慎地对待频发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及自然灾害的同时,应注重应急应用水处理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当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水源污染物,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目前纳滤集成装置能够有效抗击大多类型的突发污染,并且产水水质有所保障,同时纳滤装置因为集成化自动化程度高,极易应用于分散式供水情形,在应急水处理中占据战略性地位。然而,重金属类型的突发污染是纳滤集成装置的处理盲区,纳滤使用超滤预处理对重金属基本没有去除效果,纳滤装置能够去除95%以上重金属,但是在重金属突发污染严重的情况下(>10mg/L),其产水仍旧不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存在饮用水安全隐患。另外,重金属对纳滤膜的污染不同于各类有机物,由重金属造成的纳滤膜膜通量下降无论经过物理冲洗或是化学清洗,80%以上通量无法恢复,导致纳滤装置变成“一次性”水处理装置,处理成本剧增,处理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饮用水重金属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方法,采用吸附-超滤-钠滤组合的方式,有效缓解纳滤组件污染、降低穿透风险同时,保障无机盐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强化重金属的去除,得到可直接饮用的纳滤产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用于饮用水重金属突发污染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选择过滤介质、超滤膜及纳滤膜的型号,搭建包括重金属吸附柱、过滤器、超滤组件、第一纳滤膜装置、第二纳滤膜装置的应急处理系统;
S20.通过第一水泵将原水箱内的污染饮用水泵入重金属吸附柱吸附去除重金属得到第一产水,第一产水进入过滤器中去除大颗粒胶体、悬浮物和大分子有机物后得到第二产水,第二产水经超滤组件截留颗粒物、胶体、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和微生物后得到第三产水,第三产水流入超滤产水箱中;
S30.通过第二水泵将超滤产水箱中第三产水泵入第一纳滤膜装置纳滤得到第一浓水和第四产水,第四产水流入纳滤产水箱,第一浓水经第二纳滤膜装置纳滤得到第二浓水和第五产水,第二浓水流入浓水箱或回流至第一纳滤膜装置,第五产水流入纳滤产水箱;
S40.通过第三水泵将纳滤产水箱内储存产水泵向用户;
其中,在第二水泵将第三产水泵向纳滤组件前段通过加药泵向第三产水中泵入阻垢剂、吸附剂、氧化剂或沉淀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41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