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水深度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4206.6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8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黄霞;完颜德卿;刘佳音;程刚;夏俊林;刘希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木清环(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水 深度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单元、内置有催化颗粒的反应塔、至少一个紫外灯管、内置有滤膜组件的膜箱和循环单元,所述进水单元与反应塔连接,所述紫外灯管安装于反应塔内,所述滤膜组件的出水端与循环单元之间安装有一第一电磁阀,所述膜箱的出水口与循环单元之间安装有一第一电磁阀,所述膜箱的进水口和膜箱的出水口上分别并联有一第二电磁阀和一第三电磁阀,所述进水单元与反应塔之间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滤膜组件的一端通过一反洗泵与一反洗药剂桶连接。本发明不仅实现了膜组件的自压出水,还可对催化剂颗粒进行分离与回收,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可提高反应效率、增强水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深度处理一般利用臭氧氧化、芬顿氧化、活性炭吸附、RO反渗透、紫外催化氧化等工艺。由于臭氧对有机物的氧化具有选择性,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而芬顿氧化由于其药剂投加量大且需要建设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导致其运行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而逐步被其他工艺替换;活性炭吸附和RO反渗透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但是由于其工艺本身只是对难降解有机物进行分离,而不是分解氧化,会造成二次污染而无法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要求;紫外催化氧化工艺可以产生羟基自由基,直接把难降解有机物氧化分解,而且对有机物没有选择性、不产生二次污染,在废水深度处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目前的紫外催化氧化工艺仍有待改进。在传统的紫外催化氧化工艺中,催化剂分离回收一般通过加药回收或磁混凝沉淀回收,分离回收难度大且需要投加药剂,增加运行成本和设备占地面积。而对于采用膜分离技术回收催化剂的工艺中,需要独立的曝气冲刷来降低膜阻力,运行能耗高,而且一般需要配置膜出水泵。对于采用重力出流方式的膜分离催化剂的工艺中,由于膜阻力的增加以及重力水头高度限制会导致膜出水动力不足、通量降低,最终造成系统处理能力下降。
传统的紫外催化氧化工艺中,水中固体在紫外灯管上表面沉积而不易被水流冲刷清理,增加运行维护频率;另外,单独的紫外催化氧化受紫外灯管数量和功率限制,抗冲击负荷能力差,当进水有机物浓度波动较大时无法保证出水稳定达标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废水深度处理系统,该装置不仅实现了膜组件的自压出水,还可对催化剂颗粒进行分离与回收,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同时保证反应塔内催化剂颗粒与液体的充分混合,提高反应效率、增强水处理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单元、内置有催化颗粒的反应塔、至少一个紫外灯管、内置有滤膜组件的膜箱和循环单元,所述进水单元与反应塔连接,所述紫外灯管安装于反应塔内,所述膜箱的进水口与反应塔贯通连接,此膜箱的出水口经过所述循环单元与反应塔贯通连接,所述滤膜组件的滤后出水口与一出水管连接;
所述膜箱的出水口与循环单元之间安装有一第一电磁阀,所述膜箱的进水口和膜箱的出水口上分别并联有一第二电磁阀和一第三电磁阀,此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各自的一端贯通连接于反应塔与膜箱的进水口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于膜箱的出水口与第一电磁阀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另一端与第一电磁阀和循环单元之间的管道贯通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均与一PLC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进水单元与反应塔之间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滤膜组件的滤后出水口通过一反洗泵与一反洗药剂桶连接,所述膜箱的另一端上具有一反洗废液口,所述反洗药剂桶与膜箱之间具有一第一反洗电磁阀,所述反洗废液口与膜箱之间具有一第二反洗电磁阀,所述压力传感器、第一反洗电磁阀和第二反洗电磁阀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反应塔上还贯通连接有一双氧水药剂桶,此双氧水药剂桶与反应塔之间设置有一投加泵,所述反应塔上方设置有一排气口和一超声波液位计,此排气口上安装有一排气电磁阀,所述超声波液位计和排气电磁阀均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木清环(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水木清环(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42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单组元涡轮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模具及其便于更换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