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4379.8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0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全胜;徐洪远;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H01L27/12;H01L27/15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吕姝娟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显示 面板 电子 装置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玻璃基底;多个驱动单元,多个该驱动单元形成于该玻璃基底上,每一该驱动单元包括薄膜晶体管;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多个该微型发光二极管设于该玻璃基底上,每一该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连接于对应的该驱动单元,其中,该驱动单元包括开关模块、驱动模块及存储模块,该开关模块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该驱动模块和该存储模块,该驱动模块连接于该微型发光二极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高速发展,mini-LED(微型发光二极管)作为LCD(Liquid crystaldisplays,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技术已经逐步发展。mini-LED是指封装大小在0.1-0.2mm的LED,又称为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和微型发光二极管。由于mini-LED的尺寸在百微米级别,无需克服巨量转移的技术门框,其量产具有可行性,可应用于大尺寸显示屏的背光。然而主动式mini-LED(AM mini-LED)一般是利用MOS管制作在PCB板上,这会导致LCD背光模组的厚度较厚,且其成本较为昂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mini-LED(微型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厚度较厚和成本昂贵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玻璃基底;多个驱动单元,多个所述驱动单元形成于所述玻璃基底上,每一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薄膜晶体管;多个微型发光二极管,多个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设于所述玻璃基底上,每一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驱动单元,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开关模块、驱动模块及存储模块,所述开关模块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驱动模块和所述存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连接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
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每一所述驱动单元还包VDD信号端和VSS信号端,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开关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模块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所述存储模块包括存储电容,所述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于扫描线,所述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于数据线,所述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于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电容电极和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所述第二电极,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连接于所述VSS信号端,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电容电极连接于所述VSS信号端,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所述第一电极连接于所述VDD信号端。
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还包括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玻璃基底上,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栅极;栅极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玻璃基底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上;有源层,设置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并位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栅极的一侧;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栅极绝缘层和所述有源层上,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连接于所述有源层;层间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上,所述层间绝缘层设有通孔,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通孔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漏极。
在本申请的背光模组中,所述第一金属层还包括多个接触电极,每一所述驱动单元中所述接触电极包括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VDD信号端和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接触电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漏极;或
所述第二金属层还包括多个接触电极,每一所述驱动单元中所述接触电极包括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VDD信号端和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接触电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漏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43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