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污染沉淀清理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4401.9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3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全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点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B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污染 沉淀 清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污染沉淀清理池,清除装置包括滑板,滑板的左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座,滑板的右顶部固定连接有框座,框座和收集框之间设置有收集框,滑板的表面均对称固定开设有通孔,通孔分别活动套接在第一丝杆和第一滑杆的表面,通孔套接在第一滑杆表面的内腔均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沉淀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通过清除装置整体的机构来实现在沉淀池中进行升降,使收集框伸出沉淀池的表面,在进行转动,使收集后的漂浮物进行排出,解决因一些污水中杂质会对排水口,或者对后期进行底部沉淀物排出口的堵塞,提高了打捞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污染沉淀清理池。
背景技术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因此,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这一过程需要借助污水处理系统来完成,而沉淀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其中一项处理工艺所使用的结构。
传统的污水沉淀清理池在使用时,由于污水中带有大量的杂质,和许多可以漂浮的物质,就会漂浮在污水的表面,因一些污水中杂质会对排水口,或者后期进行底部沉淀物的排出口都会造成堵塞,以及需要人工进行打捞清除,但人工清除效率比较低,还增加人工的劳动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污染沉淀清理池,解决了由于污水中带有大量的杂质,和许多可以漂浮的物质,就会漂浮在污水的表面,因一些污水中杂质会对排水口,或者后期进行底部沉淀物的排出口都会造成堵塞,以及需要人工进行打捞清除,但人工清除效率比较低,还增加人工的劳动力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污染沉淀清理池,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内腔分别对称固定套接有第一丝杆和第一滑杆,所述沉淀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套接在沉淀池内壁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一滑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清除装置。
所述清除装置包括滑板,所述滑板的左顶部固定连接有驱动座,所述滑板的右顶部固定连接有框座,所述框座和收集框之间设置有收集框,所述滑板的表面均对称固定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分别活动套接在第一丝杆和第一滑杆的表面,所述通孔套接在第一滑杆表面的内腔均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
优选的,所述驱动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驱动座内腔的一侧与插板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插板的一侧与驱动座内腔的另一侧之间转动套接有第二丝杆,所述插板的一侧与驱动座内腔的另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和第二丝杆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第一活动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丝杆套接在插板一侧和驱动座内壁内腔的表面均固定套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套接在第二丝杆的内腔表面均设置有相匹配的螺纹。
优选的,所述框座的内腔均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三滑杆,所述第三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框座的中间为镂空构件。
优选的,所述收集框内腔和表面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收集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的内腔与收集框的另一侧均对称固定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贯穿第二活动板的一侧,并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沉淀池的内腔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滑槽,所述沉淀池的一侧固定连通有排水口,所述滑板滑动在滑槽的内腔中。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污染沉淀清理池。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点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点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44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