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降槽泥浆排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4518.7 | 申请日: | 2020-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4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扬;吕艳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佳辉蓉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1 | 分类号: | B01D21/01;B01D21/02;B01D21/24;B01D2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降 泥浆 排放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降槽泥浆排放装置,溢水口固定在沉降槽内侧壁,电机下端设有电机轴,电机轴下端与第一联轴器相连接,第一联轴器下端与转轴相连接,转轴侧壁设有加强杆,搅拌架固定在加强杆上端面和下端面,搅拌轴固定在搅拌架侧壁,转杆内端与加强杆两侧固定连接,排污口下端与排污通道相连接,排污通道下端设置在进污口内,进污口固定在输送管上端面中心处,输送管两端设有端盖,端盖内设有轴承,轴承设有绞龙杆,绞龙杆侧面设有螺桨,第二联轴器将绞龙杆左端与驱动轴相连接,驱动轴左端与驱动机相连接,排污管设置在输送管下端面,支座与端盖固定连接,支柱上端设有承接垫设置在底板下端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降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沉降槽泥浆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沉降槽是氧化铝生产液固分离主要沉降槽也称增稠器或澄清器,是重力沉降设备,用来提高悬浮液浓度并同时得到澄清液。当沉降分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澄清液时,所用设备称为澄清器;若分离目的是得到含固体粒子的沉淀物时,所用设备为增稠器。
现有技术中的沉降槽多通过自然沉淀的方式进行沉降处理,加入絮凝剂以加速沉降,但反应速度较慢,对沉降槽的实际工作效率由一定的影响;现有技术中的沉降槽对泥浆进行排放后不易清理,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降槽泥浆排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降槽泥浆排放装置,包括沉降槽、底板、溢水口、支架、电机、电机轴、第一联轴器、转轴、加强杆、搅拌架、搅拌轴、转杆、排水口、排污口、排污通道、进污口、输送管、端盖、轴承、绞龙杆、螺桨、第二联轴器、驱动轴、驱动机、排污管、支座、支柱和承接垫,所述沉降槽下端固定有底板,所述溢水口固定在沉降槽内侧壁,所述支架固定在沉降槽上端面,支架与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下端设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下端与第一联轴器相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下端与转轴相连接,所述转轴侧壁设有加强杆,所述搅拌架固定在加强杆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搅拌轴固定在搅拌架侧壁,所述转杆内端与加强杆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沉降槽下端侧壁,所述排污口设置在底板中心处,排污口下端与排污通道相连接,所述排污通道下端设置在进污口内,所述进污口固定在输送管上端面中心处,所述输送管两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内设有轴承,所述轴承设有绞龙杆,所述绞龙杆侧面设有螺桨,所述第二联轴器将绞龙杆左端与驱动轴相连接,所述驱动轴左端与驱动机相连接,所述排污管设置在输送管下端面,所述支座与端盖固定连接,所述支柱上端设有承接垫设置在底板下端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电机轴下端设有外花键,第一联轴器上端面设有内花键,电机轴与第一联轴器通过花键相连接,第一联轴器下端面设有卡槽,转轴上端设有卡簧,卡簧设置在卡槽内,便于对电机轴、第一联轴器和转轴进行拆装,操作简单。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转轴下端设有限位板,通过限位板能够提升搅拌架的稳固性,稳定性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搅拌架关于加强杆对称设置两组,在电机、电机轴、第一联轴器、转轴、加强杆和搅拌架的作用下能够提升沉降槽絮凝剂和污水的混合速度,从而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转杆外端设有滑块,沉降槽内侧壁设有滑槽,滑块设置在滑槽内,在提升加强杆稳固性的同时不影响内部的搅拌混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排污通道上设有控制阀,便于人为的控制流量和流速。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输送管两端设有外螺纹,端盖内端设有内螺纹,输送管与端盖通过螺纹相连接,便于对端盖进行拆装,从而能够输送管内部进行清理,能够避免长时间使用过后造成的堵塞。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螺桨设有由两组,且螺桨的旋向相反,能够提升泥浆的输送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佳辉蓉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佳辉蓉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45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晶状体制作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制作的人工晶状体
- 下一篇:铁鞋机器人配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