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毫米波低剖面平面差分双螺旋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5672.6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5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靳贵平;杨菊;廖绍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38;H01Q1/48;H01Q1/50;H01Q5/385;H01Q15/24;H01Q21/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詹丽红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毫米波 剖面 平面 双螺旋 天线 | ||
1.一种新型毫米波低剖面平面差分双螺旋天线,该差分双螺旋天线刻制在同一块介质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差分双螺旋天线包括馈电结构、双螺旋结构和寄生结构,其中,
所述的馈电结构为位于介质板正面的相连接的端口1和带线,以及位于介质板底面的相连接的端口2和带线;
所述的双螺旋结构包括与介质板正面的带线相连的第一螺旋和与介质板底面相连的第二螺旋,第一螺旋与第二螺旋由印刷在介质板正、底两面的金属条带与金属化过孔交错相连而实现,且两螺旋的圈数均为n≥3的整数;
所述的寄生结构由金属化过孔和印刷在介质板正、底两面的金属条带组成,共有m个寄生单元,m个寄生单元对称地设置在双螺旋结构的周围,m取值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毫米波低剖面平面差分双螺旋天线,其特征在于,输入的差分信号经端口1和端口2同时馈入两条带线,经带线传输到双螺旋结构,经由双螺旋结构辐射到自由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毫米波低剖面平面差分双螺旋天线,其特征在于,分别位于介质板正面的和介质板底面的馈电结构完全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毫米波低剖面平面差分双螺旋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差分双螺旋天线还包括金属地,该金属地位于带线左右两侧且印刷于介质板正底两面,该金属地在靠近双螺旋结构的一端采用阶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毫米波低剖面平面差分双螺旋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螺旋与第二螺旋的金属条带提供水平极化,金属化过孔提供垂直极化,通过调节螺旋结构的尺寸与角度,使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的幅度相等、相位相差90度,从而产生圆极化辐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毫米波低剖面平面差分双螺旋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螺旋结构的直径由介质板中心向介质板边缘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毫米波低剖面平面差分双螺旋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螺旋与第二螺旋在介质板的正面和底面呈180度旋转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毫米波低剖面平面差分双螺旋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寄生单元的长度为【λ0/5,λ0/3】λ0/4,λ0为自由空间波长,寄生单元的长度定义为分别位于介质板正面、底面的金属条带的长度与金属化过孔的长度之和,通过合理地调节寄生单元的长度及位置,可以有效提高天线的垂直极化辐射,从而对天线因介质板的厚度较小而引起垂直极化受限进行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56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