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收获期遭遇降雨的灾害性评价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375755.5 申请日: 2020-04-28
公开(公告)号: CN111537505B 公开(公告)日: 2022-06-28
发明(设计)人: 谢淑芹;肖磊;蔺桂芬;李平;裴艳婷 申请(专利权)人: 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G01N21/78 分类号: G01N21/7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056001 ***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小麦 收获 遭遇 降雨 灾害性 评价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收获期遭遇降雨的灾害性评价方法,属于农业灾害评价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随机选取完整麦穗,并分别将上部和中部籽粒进行脱粒;以上部籽粒为对照组,中部籽粒为评价组,分别放入100℃沸水中保持10min;将对照组和评价组籽粒研磨至糊状并过滤定容至50ml容量瓶;在不同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对照籽粒滤液和待评价籽粒滤液,再向试管中各加入5ml班氏试剂,然后沸水浴中保持3‑5min,并观察试管中沉淀变化;依据沉淀颜色、沉淀量多少和始现时间对小麦遭遇降雨的灾害性进行评价。本发明以相同穗上部籽粒为对照,利用中部籽粒遭遇降雨产生还原性糖与班氏试剂显色反应,通过不同还原性糖形成的显色差异对小麦收获期遭遇降雨的灾害性程度进行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灾害评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收获期遭遇降雨的灾害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冬小麦成熟期遭遇阴雨潮湿气候时,会导致麦粒在穗上出现发芽现象,称为穗发芽,穗发芽是一种世界性的气候灾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因穗发芽造成的损失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20%,相当于我国的年小麦总产量。在我国,约有85%的小麦产区都存在穗发芽隐患。我国的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曾多次发生大面积穗发芽灾害,西南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穗发芽灾害也频繁发生。

小麦穗发芽后不仅引起产量降低,更主要的是造成品质严重变劣,甚至丧失食用和加工利用的价值。穗发芽灾害发生的外因是潮湿的阴雨天气,这是因为:小麦在成熟期遇到阴雨天气时,会形成萌发的适宜条件,引发籽粒内部储藏物质消耗,为籽粒萌发提供物质和能量;穗发芽灾害发生的内因则是小麦品种自身的抗性,这是因为:小麦对穗发芽的抗性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不同小麦品种间抗穗发芽性存在差异。因此,穗发芽是环境条件和品种自身抗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前小麦品种审定标准中并未将穗发芽抗性纳入品种能否通过审定的重要依据,引起小麦生产用种抗穗发芽性存在重大差异,进而造成不同品种间穗发芽程度出现多样性。而且,在生产上,降雨量的大小、降雨时间的长短以及降雨的间歇性等方面具有多种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剧了穗发芽程度的多样性。因此,穗发芽发生的程度受品种穗发芽抗性和潮湿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对穗发芽灾害程度的评价事关减灾工作的开展以及小麦籽粒收获后的合理利用。

当前对小麦穗发芽程度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籽粒的外观变化,采用10级标准评价方法(即:1级:种子外观无发芽迹象;2级:露白,胚根长1至2毫米;3级:胚芽鞘出现;4级:胚芽鞘长1毫米;5级:胚芽鞘长2至3毫米;6级:胚芽鞘长4至9毫米;7级:胚芽鞘长10至19毫米;8级:胚芽鞘长20至29毫米;9级:胚芽鞘长30至39毫米;10级:胚芽鞘长40毫米以上,进入一叶期)。事实上,由于穗发芽是品种自身抗性和潮湿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在现实生产中出现连续阴雨天气的情况不多见,且小麦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抗穗发芽性。因此,在现实生产中,穗发芽程度为1级的情况比较多见,这样通过肉眼观察,利用传统的方法难以断定穗发芽发生的程度。随着品质检测技术的发展,品质检测手段作为一项辅助方法,应用到穗发芽发生程度的评价中。然而,品质检测评价法是通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沉降值、吸水率、容重、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延展性和拉伸面积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价,利用品质评价小麦穗发芽程度不仅需要昂贵的精密仪器,而且试验过程繁琐,对指标测定的数量要求偏多,而随着品种数量的增加,利用品质检测法会大大增加工作量,消耗大量资源,严重增加成本。因而,利用品质检测法评价小麦穗发芽程度不能得到普及应用于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小麦收获期降雨未出现穗发芽现象,利用现有技术方案不能有效地评价降雨对小麦造成的灾害程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收获期遭遇降雨的灾害性评价方法,通过小麦遇到阴雨潮湿天气时,籽粒内的贮藏物质会因品种和降雨状况的影响而产生还原性糖的含量存在差异,利用还原性糖与班氏试剂显色反应,从而对小麦收获期遭遇降雨的灾害性程度进行评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1.一种小麦收获期遭遇降雨的灾害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未经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57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