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5859.6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7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雪;秦新磊;殷姜文;代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插管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气管插管辅助装置,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转盘、位于第一转盘底面且与第一转盘转动连接的第二转盘、刻画于第一转盘顶面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和扇形缺口;第二转盘顶面设有第一圆线、第二圆线和第三圆线、多条第一分隔线、多条第二分隔线、扇形区和小扇形区;第三圆线与第二转盘之间的圆环内刻画有分别位于扇形区的字母标识;小扇形区内刻画有操作数据值。该气管插管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能对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起辅助作用,使医务人员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气管袖带的压力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气管插管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保证手术患者和危重患者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专家指南已明确指出,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对气管粘膜具有很大的影响。当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维持在安全范围内时,临床工作中几乎没有明显的气管缺血性及其他并发症。但是,当气管套囊压力不恰当的情况出现后,会产生一系列对病人不利的情形。在一方面,当气管导管套囊压力过大,会导致气管粘膜的血流的阻滞,引起气管黏膜缺血并进一步导致气管黏膜坏死脱落,最终形成瘢痕,以至于发生气管逐渐狭窄变形,出现气管狭窄,在这一过程中,还可能引起气管壁的炎症、溃疡、甚至还会引起气管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在另一方面,当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不足时,会出现气管导管插管深度过深或过浅,会极大增加单侧肺通气或气管脱出的风险,同时,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不足时,会导致气道渗漏导致潮气量低、误吸等并发症。综上所述,维持合适的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专家指南,理想的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为既不影响气管粘膜的血液循环,又能阻断气管内膜与气管管之间的漏气,即为20-30cmH2O之间。
目前,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医务人员通常需要查询专家指南中的数据,并根据查询的数据将患者者气管插管的气囊的压力控制在理想的范围。现有技术中,医务人员在查询专家指南中的数据时,查询过程繁琐,且不能快速且准确地查询到相应的数据。
因此,本发明旨在设计一种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在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使医务人员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气管袖带的压力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有效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气管插管辅助装置,该气管插管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能对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起辅助作用,使医务人员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将气管袖带的压力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从而确保医务人员的气管插管操作能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后的并发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气管插管辅助装置,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均为圆形,且所述第一转盘设有扇形缺口;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盘位于第二转盘顶面,所述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的圆心重合;
所述第二转盘顶面蚀刻有圆心与第二转盘圆心重合的第一圆线、第二圆线和第三圆线,且所述第一圆线的半径小于第二圆线的半径,所述第二圆线的半径小于第三圆线的半径,所述第三圆线的半径小于第二转盘的半径;
所述第二转盘顶面蚀刻有多条与第二转盘半径重合的第一分隔线和多条与第三圆线半径重合的第二分隔线,所述多条第一分隔线将第二转盘顶面均分为五个面积相同的扇形区,且所述扇形区与扇形缺口的圆心角相同;所述第二分隔线将位于扇形区内的第三圆线内的区域均分为三个面积相同的小扇形区;
所述第三圆线与第二转盘之间的圆环内刻画有分别位于扇形区的字母标识;所述小扇形区内刻画有操作数据值;所述第一转盘顶面刻画有与扇形区内的字母标识对应的患者气管直径范围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58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垂直顶升管型及止退装置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