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藏式车载手机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7332.7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6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尚升升;陈雷;陈文乐;唐继国;鲁巍巍;耿金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H04M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藏 车载 手机 支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藏式车载手机支架,包括固定在仪表板上的支架壳体,支架壳体包括底座和盖板,支架壳体的底座位于汽车仪表板上内凹设置,盖板与仪表板表面齐平且一端铰接在底座上,另一端为活动端;盖板表面上设置多个吸盘;底座上设置有气动支撑杆和反弹自锁器,盖板的活动端设置有与反弹自锁器配合卡接的锁扣,气动支撑杆的固定端固定在底座上,伸缩端的端部与盖板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时,体积小,兼顾视野和通风,不使用时,隐藏在仪表板内,方便实用,且美观大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手机支架,具体涉及一种内藏式车载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在不断地增加,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手机,驾驶员在驾驶车辆的时使用手机进行通讯、导航,这就需要在汽车的仪表盘上给手机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进行放置。目前市场上在售汽车的仪表板上普遍没有设计可供放置手机的专用支架,而从市场购买并加装的手机支架虽然能够满足手机放置的功能需要,但是受汽车仪表板造型的限制,加装手机支架后不仅破坏了原有汽车内饰的美观性,还不能让驾驶员获得观察手机的最佳视野,同时也给行车过程带来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实用、功能齐全的内藏式车载手机支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CN207860093U公开的“一种车载内藏式手机支架”,所述手机支架整体内嵌于汽车仪表板内部,通过壳体侧边的固定耳与汽车仪表板连接固定;所述壳体内侧底部固定有卷簧,所述卷簧的卷簧端固定在壳体内侧高处;通过卷簧的收缩带动内本体整体沿着定位滑槽上升;所述壳体内侧底部还设有门锁开关,内本体底部对应门锁开关设置有开关键;所述内本体顶部通过支撑杆连接手机夹持架;所述壳体背部为镂空结构以便于内本体背部的限位卡键至多上移至壳体背部外檐以保证内本体的上升时不会弹出壳体。该申请车载手机支架,改变了以往手机支架外置的形式,具有美观大气的外观造型,能够提升一定的汽车竞争力。
CN206734201U公开的“一种汽车用手机支架系统”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手机背部支撑板和手机侧部夹持块,手机侧部夹持块成对设置在手机侧部夹持块上任意两个相对的侧边处;其特征是:还包括转轴和安装孔,支架本体的侧端垂直固定连接有转轴;安装孔开设于汽车中控台的顶部面板,且安装孔的形状和大小与支架本体在汽车中控台顶部面板上的最大投影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支架本体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孔内,且支架本体绕转轴翻转后能够形成覆盖安装孔并隐藏手机夹持位的孔盖或手机夹持位面向使用者的手机支架。上述汽车用手机支架系统具有对前挡风玻璃的阻碍更小,不影响出风口的出风效果的优点。毫无疑问,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一种有益尝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藏式车载手机支架,使用时,体积小,兼顾视野和通风,不使用时,隐藏在仪表板内,方便实用,且美观大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内藏式车载手机支架,包括固定在仪表板上的支架壳体,所述支架壳体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支架壳体的底座位于仪表板上内凹设置,所述盖板与仪表板表面齐平且一端铰接在底座上,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盖板表面上设置多个吸盘;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气动支撑杆和反弹自锁器,所述盖板的活动端设置有与反弹自锁器配合卡接的锁扣,所述气动支撑杆的固定端固定在底座上,伸缩端的端部与盖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分为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吸盘的安装孔,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动支撑杆与底座和下盖板的连接处设置在同侧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能用于手机充电和与车载系统联通的USB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盖板通过两根同轴铰接轴铰接,且所述铰接轴上设置缺口弱化铰接轴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与盖板的铰接处设置有一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其靠近的底座端部构成一个限位区,所述限位区内设置有缓冲垫;所述底座的外部设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套设其中一侧的铰接轴的端部且固定在底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73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