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体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堆、工作方式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8813.X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0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尹丛勃;宋和国;陈雷;裴满;许仁涛;何明宇;黄德永;任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擎能动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6 | 分类号: | H01M8/026;H01M8/02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体 燃料电池 工作 方式 | ||
1.一种燃料电池堆,其特征在于,由集流板与膜电极组相互层叠叠加而成;
其中,集流板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板、位于下部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平行设置,且第一板下表面与第二板上表面设置有冷却水流腔;
所述膜电极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氢气扩散层、催化层、质子交换膜、催化层、空气扩散层;
集流板的第一板的上表面面向空气,且与一膜电极组的空气扩散层接触;
集流板的第二板的下表面面向氢气,且与相邻另一膜电极组的氢气扩散层接触;
所述第一板上设有空气入口连通孔、空气出口连通孔、冷却水入口连通孔、冷却水出口连通孔;所述空气入口连通孔、空气出口连通孔呈对角线设置;所述冷却水入口连通孔、冷却水出口连通孔也呈对角线布置;并且,冷却水入口连通孔设置在空气出口连通孔所处的一边,即空气流动的方向与冷却水流动的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板上设有:氢气入口连通孔、氢气出口连通孔;氢气入口连通孔、氢气出口连通孔布置在第二板的两边;
第二板的上表面为波浪面,第二板的下表面为波浪状,第二板的下表面的波浪状的波峰-波谷的通道为氢气的流道;
在第一板的上表面,也即面向空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凹陷流场结构;
所述凸起-凹陷流场结构包括有若干个凸起、若干个凹陷,所述凸起、凹陷的形状均采用半水滴状,若干个凸起采用梅花型布置、若干个凹陷也采用梅花型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燃料电池堆,其特征在于,凸起的三维形状包括:第一部与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的交汇面为半圆面;
所述的第一部的曲面为半椭球面,沿着第一部向第二部的方向,其截面积逐渐增大,直至交汇面达到最大;沿着第一部向第二部的方向,所述第二部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第一部指向第二部的方向为X向,与X向垂直且处于第一板面的方向为Y向,垂直于第一板的面的方向为Z向,X向、Y向、Z向构成三维直角坐标系,且将交汇面的中心点设为原点o点;
第一部的三维曲面为:
r1与r2为相关参数;
第二部的三维曲面为:
第一部在第一板面上的投影为半椭圆形,第二部在第一板面上的投影是以所述半椭圆形为基础,两侧均是曲率张量为T的曲率线,半椭圆形距离交汇面最远的点称为第一顶点,曲率线距离交汇面最远的点称为第二顶点;第一顶点至第二顶点的连线即为中轴线;第二部的三维曲面是曲率线绕中轴线旋转而成;
所述凸起通过三个参数,来决定其形状:r1,r2,T。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燃料电池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与凸起的形状相同。
4.一种燃料电池堆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电池堆为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堆;
其工作方法为:空气从空气入口连通孔进去,空气只能从第一板的上表面进入,再从空气出口连通孔出去;
冷却水从冷却水入口连通孔进入,只能从第一板的下表面进入,再从冷却水出口连通孔出去;其中,空气流动的方向与冷却水流动的方向相反;
氢气从氢气入口连通孔进入,氢气只能从第二板的下表面进入,再从氢气出口连通孔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擎能动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擎能动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881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