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冲风洞测力系统单矢量动态校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8937.8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汪运鹏;杨瑞鑫;姜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G01L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风洞 测力 系统 矢量 动态 校准 方法 | ||
1.一种脉冲风洞测力系统单矢量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将经过高精度静态校准的风洞天平与待测模型、支撑结构连接好,在待测模型前端设置阶跃载荷加/卸载机械装置,并通过拉线与待测模型连接,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对拉线施力前后的待测模型受力状态进行采集,将未施加载荷时的零载荷和拉线施加载荷后的拉力载荷进行组合,通过截取处理后作为基准数据;
步骤200,对拉线施加单向矢量力并作用到待测模型上,风洞天平将待测模型的受力输出为多分量力,然后剪断拉线得到待测模型带有惯性振动叠加的多分量阶跃载荷,重复该过程以得到预定数量的阶跃载荷数据;
步骤300,以阶跃载荷数据作为输入样本,以基准数据作为输出样本,代入到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以输出样本为训练目标得到消除阶跃载荷中惯性振动干扰信号的人工智能模型,完成动态校准,再将人工智能模型应用于当前状态下的脉冲型风洞测力试验数据的处理,最终得到作用到待测模型上的真实气动力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风洞测力系统单矢量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阶跃载荷加/卸载机械装置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拉线固定架,所述拉线固定架与所述待测模型相对,所述拉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待测模型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拉线固定架上,为所述待测模型提供由平面内任意位置输入拉线方向的单矢量载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风洞测力系统单矢量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线固定架为对称的十字形或米字型,通过中心与所述固定座固定,且固定后的所述拉线固定架能够以圆心为基点在平面内旋转,所述拉线固定架的圆心延长线与所述待测模型的轴心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风洞测力系统单矢量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拉线固定架上刻有限制所述拉线移动的多个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风洞测力系统单矢量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测模型为任意一种飞行器的外形形状,且所述待测模型的前缘朝向所述拉线固定架,所述拉线与所述待测模型的固定点在测量阻力时位于所述待测模型的前缘位置处,测量法向载荷时位于所述待测模型的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风洞测力系统单矢量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连接后的所述待测模型、风洞天平与支撑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测力系统,测力系统直接放置在风洞试验舱内部或风洞试验舱外部进行动态校准,使校准后的测力系统直接应用于具体试验,保持动态校准后的测力系统与实验时的绝对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风洞测力系统单矢量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信号周期范围为半个周期至多个周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风洞测力系统单矢量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线为单股304钢丝,所述钢丝的拉力大于或等于气动力载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风洞测力系统单矢量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线是通过自动剪断装置根据控制信号实现剪断的,且剪断点位于所述阶跃载荷加/卸载机械装置一侧的拉线固定点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风洞测力系统单矢量动态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洞天平为三分量天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893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