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断口特征判据的矿物解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78955.6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2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曹亦俊;邢耀文;桂夏辉;丁世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62;G06T7/48;G06T1/00;B02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11386 | 代理人: | 杨光 |
地址: | 2211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断口 特征 判据 矿物 解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断口特征判据的矿物解离方法,属于矿物分选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矿物分离测定法准确度低、矿物显微图像测定法成本高、测定时间长的问题。该矿物解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破碎系统对矿石颗粒进行破碎磨矿作业,将破碎磨矿后的矿石颗粒送入磨矿解离系统进行研磨解离;将磨矿解离系统研磨解离后的矿石颗粒送入分级筛分系统进行分级筛分作业,将小于筛孔尺寸的矿石颗粒送入相机拍摄系统;相机拍摄系统对送入的矿石颗粒的断口形貌特征进行图像采集,将矿石颗粒断口形貌图片传送至图像处理与计算系统;图像处理与计算系统获取矿石颗粒表面解离度。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矿石颗粒的解离度,操作方便、成本低、应用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物分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断口特征判据的矿物解离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领域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逐渐增多,导致高品位、易分选的优质矿产资源变得日益短缺,大量高连生体含量的低品质矿产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矿物的解离程度与效率是决定低品质矿产资源精确分选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精矿产品回收率的关键所在。矿物的解离通常包括破碎和磨矿(统称为粉碎)两个过程,要求粉碎后矿物颗粒粒度均匀、选别适中,颗粒粒度过粗或过细都不利于分选效率的提高,粒度过粗会导致解离不充分、粒度过细会导致过粉碎消耗不必要的能量。因此为了衡量矿物的解离效果、定量描述矿物的解离程度,引入解离度这一评价指标,并将颗粒种类划分为单体和连生体。单体是指矿石粉碎产品中只含有一种矿物相的颗粒,连生体是指两种矿物或两种以上矿物相连生在一起的颗粒。产物中某种矿物的单体含量与该矿物总含量比值的百分数,称为所求矿物的解离度。
解离度的大小是描述矿物颗粒解离程度和确定最佳粉碎粒度的重要判据。目前解离度的测定方法主要分为矿物分离测定法和矿物显微图像测定法。矿物分离测定法是利用粉碎后产品中矿物间的性质差异,将产品按其组分含量的不同分为不同级别。图像测定法是将粉碎后产品制作成光片,将光片放在显微镜下拍照,然后测量放大后光片图像的相关表面参数,计算矿物的单体解离度。矿物分离测定法操作过程简单容易进行,但计算结果准确性与普遍性差;矿物显微图像测定法计算结果准确度高,但测定时间长、过程成本高。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简单易行、准确度高、低成本、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的高效解离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断口特征判据的矿物解离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矿物分离测定法准确度低、矿物显微图像测定法成本高、测定时间长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断口特征判据的矿物解离方法,利用基于断口特征判据的矿物解离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破碎系统对矿石颗粒进行破碎磨矿作业,将破碎磨矿后的矿石颗粒送入磨矿解离系统进行研磨解离;
步骤二:将磨矿解离系统研磨解离后的矿石颗粒送入分级筛分系统,分级筛分系统对送入的矿石颗粒进行分级筛分作业,并将小于筛孔尺寸的矿石颗粒送入相机拍摄系统;
步骤三:相机拍摄系统对送入的矿石颗粒的断口形貌特征进行图像采集,并对采集的矿石颗粒断口形貌特征图像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矿石颗粒断口形貌图片传送至图像处理与计算系统;
步骤四:图像处理与计算系统基于相机拍摄系统预处理后的矿石颗粒断口形貌图片,获取矿石颗粒表面解离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五:破碎与磨矿作业动态调整。
进一步地,破碎与磨矿作业动态调整为:根据解离度计算结果与最优解离度偏差程度调整优化矿物粉碎过程中操作参数。
进一步地,操作参数包括破碎机与磨机设备的种类、颗粒粉碎粒度大小、磨矿介质填充率与磨矿时间。
进一步地,在步骤一之前,还包括预先筛分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89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