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尾气一氧化碳减排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其添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9448.4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0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袁玉宝;李杰;朱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道远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华北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81 | 分类号: | B01D53/81;B01D53/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600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尾气 一氧化碳 添加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添加 | ||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行业烧结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烧结尾气一氧化碳减排添加剂、制备方法及其添加方法。所述添加剂由氧化剂、渗透剂组成,所述氧化剂为含锰氧化物和含锰盐;所述渗透剂为氯化物类渗透剂,所述锰氧化物和含锰盐为二氧化锰和锰酸钾,所述氯化物类渗透剂为氯化钙,所述氧化剂含量大于渗透剂含量。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烧结尾气一氧化碳(CO)减排添加剂,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增效剂,直接在烧结混合料中添加,可以明显降低烧结尾气中的CO含量,同时还可以提高烧结矿的综合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行业烧结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烧结尾气一氧化碳减排添加剂、制备方法添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能早就占据了全球钢铁产能的半壁江山以上。但是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空气污染等)、能源消耗浪费问题(碳排放、无效碳排放),也日益突出。而钢铁行业中的烧结工序因为其生产体量大、工序消耗高,其环保形势尤为严峻,除常规污染物烟(粉)尘、SO2、NOX、二噁英外,其无效碳排放CO(烧结烟气中CO,因为其含量比例低达不到回收利用的含量,却总含量高,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耗浪费)问题,也是越来越明显。
近些年来的国内外各钢铁企业、相关科研院所,在此方面的研究,不管是通过调整烧结配料,还是通过调整、改变烧结工艺,投入成本巨大,却收效甚微,主要面临的问题:一是通过各种综合手段,烧结烟气中一氧化碳(CO)有少量降低,不仅成本增加,却又影响到烧结矿的质量,不管是从效果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钢铁企业很难采用。二是通过对烧结烟气终端进行再次氧化,也许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投入和成本,却是任何企业难以承受的。而且,从能源消耗来看,也是得不偿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通过控制添加剂比例,控制添加剂成分进而在烧结矿生产工艺中降低烧结烟气中CO含量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烧结尾气一氧化碳减排添加剂,其中:所述添加剂由氧化剂、类渗透剂组成,所述氧化剂为含锰氧化物和含锰盐;所述渗透剂为氯化物类渗透剂。
进一步的,所述锰氧化物和含锰盐为二氧化锰和锰酸钾。
进一步的,所述氯化物类渗透剂为氯化钙。
进一步的,所述氧化剂含量大于渗透剂含量。
一种烧结尾气一氧化碳减排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所需的添加剂原料研磨到到所需的粒度,其中水不溶物类粒度要求在100目以下,水溶物粒度要求在50目以下。
步骤S2:将原料烘干或晾晒,保证原料水分在1%以下。
步骤S3:将烘干后的原料按照所需求的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将添加剂进行密封保存待用。
一种烧结尾气一氧化碳减排添加剂的添加方法,其中:在烧结混合料中配加所需比例的添加剂后,正常混料、造粒;按照混合料总质量计算,添加本添加剂0.1%。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烧结尾气一氧化碳(CO)减排添加剂,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增效剂,直接在烧结混合料中添加,可以明显降低烧结尾气中的CO含量,同时还可以提高烧结矿的综合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提供一种烧结尾气一氧化碳减排添加剂,其中:所述添加剂由氧化剂、类渗透剂组成,所述氧化剂为含锰氧化物和含锰盐;所述渗透剂为氯化物类渗透剂。所述锰氧化物和含锰盐为二氧化锰和锰酸钾,所述氯化物类渗透剂为氯化钙。优选氧化剂含量大于渗透剂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道远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华北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福建道远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华北理工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94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