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蜂蜂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9495.9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1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秦汉荣;闭正辉;孙甜;周大维;陆启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养蜂指导站 |
主分类号: | A01K47/00 | 分类号: | A01K47/00;A01K47/02;A01K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张锋 |
地址: | 53002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蜂蜂箱,包括箱体、箱壁、巢框、上梁、框耳、侧条、下梁、框线、隔板、隔板耳、副盖、箱盖、巢门、框受,箱体内的巢框的相邻的上梁之间紧紧相靠,以避免形成框间蜂路,达到了与自然蜂巢“巢顶封闭”相似的蜂巢结构,各框耳间形成空隙,便于在检查巢脾时巢框的安置与抽取,会有利于巢内空气的流通,避免了上梁紧紧相靠后形成蜂箱巢内顶部“封闭”而带来的通风不畅,在开箱检查时,停留在巢框上梁的蜜蜂也可以通过框耳间形成的空隙回到巢内,避免这部分蜜蜂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蜜蜂人工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蜂蜂箱。
背景技术
1851年,美国郎格斯托罗斯发明了活框蜂箱(简称郎氏蜂箱,为著名的西方蜜蜂蜂箱之一),推动了活框养蜂的发展。20世纪初,我国相继引进西方蜜蜂,活框养蜂技术随之传入我国,中蜂开始参照西方蜜蜂采用活框饲养,刚开始中蜂活框饲养大部分是采用郎氏蜂箱,随后才逐步出现改良的中蜂蜂箱,但基本上还是采用西方蜜蜂的活框技术。
由于中蜂与西方蜜蜂是两个不同的蜜蜂品种,它们在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方面存在差异,如:中蜂维持群势小,个体较小,嗅觉更灵敏,个体的抗寒、耐热力较强,不采蜂胶等。近几十年来,活框中蜂饲养出现了蜂群维持群势逐渐变小,生产力下降的问题,然而,我们在对野外中蜂自然蜂巢和活框蜂箱中中蜂自然营巢等作深入的调查后发现:无论是野外自然蜂巢,还是在活框蜂箱中蜜蜂自然营造的蜂巢,均不存在常规活框蜂箱中的“框间蜂路”,但巢内贮蜜贮粉和蜂群生活都很好,群势也强。这意味着:当前中蜂采用的活框蜂箱,可以考虑不留“框间蜂路”。
其次,饲养员在管理蜂群时,如进行抽脾检查或抽脾取蜜作业后,将巢脾放回巢内时应保持脾间蜂路在8-10mm之间,脾间蜂路过大,蜜蜂会修造赘脾,脾间蜂路过小,不利于蜜蜂通行和附脾保温,进而影响蜂群繁殖和生产;然而,饲养员将巢脾放回的位置一般只能凭借经验,巢内各巢脾之间的蜂路难以达到象自然蜂巢的脾间蜂路那样标准,缺乏养蜂技术的农户,脾间蜂路的调整难度更大。
此外,在转运蜂群前,为避免在转运蜂箱的装箱过程中损坏巢脾和压伤蜜蜂,巢脾需要固定好,目前巢脾固定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距离卡法、压框条法、铁钉插销法等,采用距离卡法和铁钉插销法需要打开副盖按压巢框后打钉固定巢框,打钉震动容易激怒蜜蜂,易发生蜜蜂离脾,影响子脾保温;使用铁钉插销法还需要在箱体前壁板和后壁板上按巢框放置的位置钻孔,巢框侧条屡遭圆钉插入也容易损坏;采用压框条法在巢内脾间蜂路比较标准时,固定巢脾的工作效率较高,但当巢脾间的蜂路不够标准时,通常还需要调整巢脾位置才能更好的安置压框条,固定巢脾工作效率低,当箱内巢脾数量较少时,采用压框条法其固定巢脾的效果也会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蜂蜂箱,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蜂蜂箱,包括箱体、箱壁、巢框、隔板、副盖、箱盖、巢门和框受,所述巢框包括上梁、侧条、下梁和框线,所述上梁两端设有框耳,所述隔板两端设有隔板耳,所述副盖由框条和纱网组成,所述箱体内至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巢框,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两个框受,所述框受设置在箱体内壁的相对两端,所述巢框通过框耳架设在框受上,所述隔板通过隔板耳架设在框受上,所述箱体内处于最外侧的两个巢框分别靠近隔板和箱壁,所述箱体上方设置有副盖,所述副盖与箱体的长度、宽度相同,所述副盖上方设置有箱盖,所述箱体正面设置有巢门,所述框耳、下梁和侧条的宽度相同,所述上梁的宽度比框耳宽,所述框耳、隔板耳的长度大于框受的宽度,所述箱体内的巢框的相邻的上梁之间紧紧相靠,靠近箱壁的所述巢框的上梁与箱壁紧紧相靠;靠近隔板的所述巢框的上梁与隔板紧紧相靠。
进一步的,所述副盖下方设置有两根能够压紧位于框受上方的框耳和隔板耳的压框条,所述箱盖的正面与背面均设有通风条,所述通风条在打开时紧贴副盖的上方,所述箱体外壁四周的上部设置有固定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养蜂指导站,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养蜂指导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94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替诺福韦磷酸酯晶型及其制备和应用
- 下一篇:数字条形码读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