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桥梁结构爬升装备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9615.5 | 申请日: | 202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8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黄玉林;张龙龙;左自波;潘曦;杜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6 | 分类号: | E01D21/06;E01D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桥梁 结构 爬升 装备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桥梁结构爬升装备及控制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预制箱梁单元同步顶推的难题。该装备包括承载平台、支撑钢柱系统、液压驱动系统以及预支撑调节系统,支撑钢柱系统包括支撑钢柱和爬升靴卡槽;液压驱动系统顶升油缸组件、矩形框以及支撑杆;预支撑调节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并刚性接触的连接构件、螺纹套筒、转动螺杆以及转动齿轮,转动齿轮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电机齿轮带动与其啮合配合的转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转动螺杆逆时针缓慢转动伸出螺纹套筒。通过顶升油缸驱动支撑钢柱进行大行程降落,通过电机驱动预支撑系统实现位移精度调整,最终实现支撑钢柱支撑状态标准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桥梁结构爬升装备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顶推法是桥梁工程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对于顶推技术要求较高,体现在顶推装备的稳定性、顶推工艺的科学性方面。由于众多因素影响,桥梁建设难度不断增加,钢结构技术和大跨度桥梁建筑工程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在顶推过程中,各支点顶推速度、位移很难实现同步,桥梁重心失衡、结构强制变形等造成桥梁破坏,特别在顶推一些大跨度的钢结构桥梁时,顶推过程很容易引起的钢结构的变形。针对20米以上的桥梁工程,采用顶推法进行桥梁施工,难度系数较大,必须定制超大行程油缸,而且对液压泵站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因此,亟需一种满足大跨度、超高桥梁施工一次性构建的要求的预制桥梁结构爬升装备及控制方法。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桥梁顶推技术很难实现一次性顶推箱梁单元到位的目标,而且顶推同步性控制一直是桥梁施工难题,顶推技术无法适应高架桥建设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桥梁结构爬升装备及控制方法,解决了预制箱梁单元同步顶推的难题,实现了超高行程桥梁一次性顶推到位施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制桥梁结构爬升装备,包括:
承载平台,所述承载平台顶层上设置支撑钢柱预留洞口;
支撑钢柱系统,所述支撑钢柱系统包括支撑钢柱和爬升靴卡槽,所述支撑钢柱贯穿整个承载平台;
液压驱动系统,所述液压驱动系统包括顶升油缸组件、矩形框以及支撑杆;所述支撑钢柱左右两侧分别设置顶升油缸组件,所述顶升油缸组件包括上部爬升靴、顶升油缸以及下部爬升靴,顶升油缸底座连接下部爬升靴,顶升油缸伸缩杆端部连接上部爬升靴;两套顶升油缸组件的上部爬升靴之间、下部爬升靴之间分别通过矩形框连接,所述上部的矩形框的另外两侧固定设置所述支撑杆;
预支撑调节系统,所述预支撑调节系统包括连接构件、螺纹套筒、转动螺杆、转动齿轮、固定支架、驱动电机、电机齿轮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连接构件固定安装在支撑钢柱底部,连接构件下方固定设置螺纹套筒,转动螺杆设置在螺纹套筒内并与之进行螺纹配合;所述转动螺杆下端固定设置转动齿轮,压力传感器安装在转动齿轮下方,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连接构件侧面,驱动电机设置在固定支架上,驱动电机主轴上固定安装电机齿轮,电机齿轮与转动齿轮之间形成啮合传动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96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化燃烧炉
- 下一篇:一种隧洞微台阶施工复合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