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开放式咬合面的口腔内吞咽训练辅具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79995.2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4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林易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易岳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63B2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开放式 咬合 口腔 吞咽 训练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开放式咬合面的口腔内吞咽训练辅具及其制造方法。该训练辅具包括一开放式固定架及一颚垫,其中:该开放式固定架有牙弓状的一套体,该套体凭借彼此相连接的一外缘与一内缘而界定一开放空间,该开放空间供一上排齿的一咬合面露出,如此通过外露的咬合面而能符合平常咬合习惯;该颚垫固定于该内缘并对应口腔颚侧形状。该开放式固定架可根据该上排齿的形状以石膏模型或3D打印制成,而该颚垫系将未硬化的一假牙衬底树脂做成一颚垫雏形,配戴该开放式固定架后,以舌头上顶该颚垫雏形,使该颚垫雏形对应该口腔内的颚侧而塑形为该颚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开放式咬合面的口腔内吞咽训练辅具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指训练辅具可套于上排齿,并使上排齿的咬合面露出为其特征。
背景技术
正常的吞咽步骤包括口腔阶段、咽部阶段及食道阶段,通过各部位的肌肉的协调施力而将口水或食团推入胃中。其中,在口腔阶段进行吞咽时,舌头会顶抵上颚,产生压力。正常年轻人可达30KPa至90KPa或更高,老年人最好也希望可达30KPa以上,以表现较佳的吞咽功能,而将口水或食团推入咽部,以进行后续的吞咽阶段。
若有无法正常吞咽的状况,在医学上称为吞咽困难。而在口腔阶段的吞咽困难会产生以下症状:咀嚼或吞咽时出现过多的口腔动作、每口食物需咽两三回才能够吞干净、用餐过程有流涎的现象、用餐后舌面或口腔内一侧有食物堆积而不自觉。这些状况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当舌头顶抵上颚,而准备利用压力差将口水或食团推入咽部时,压力不足造成的影响,实际测量这些吞咽困难的患者,其吞咽时的舌压通常不足20KPa。
而会发生吞咽困难的患者,主要原因包括:在神经疾患中,因神经受损后,吞咽相关构造的肌肉因神经受损而协调功能异常;或者,在肌无力症的病人中,若吞咽肌肉发生无力的现象,也容易发生吞咽困难的情况。
吞咽困难时常是发生在口腔阶段,因而为了帮助患者恢复吞咽能力,治疗方式包括复健治疗及辅具协助,其中:
复健治疗包括口腔肌肉运动及舌头运动,例如在口腔肌肉运动中尽可能张大嘴巴说「ㄚ」、或双颊鼓起左右轮流胀大、或闭紧双唇舌头向后做吸吮的动作、或紧闭双唇做亲吻等等动作,而在舌头运动中尽量伸长舌头、或舌头轮流向两侧尽量伸长、或舌头顶脸颊内侧,而手指头置于口腔外侧相互顶压、或大声发出「厚~客」声,促进舌根部力量、或张大嘴巴以舌头舔唇部一圈等等动作。通过上述运动以增强口腔肌肉及舌头的肌肉强度,以恢复患者的吞咽能力。
辅具协助主要是通过在患者的口腔上颚处置入一颚垫,以缩短舌头至上颚的距离,使舌头能施加更大的压力(大于20KPa)至上颚,使口腔阶段的吞咽能顺利进行,患者通过辅具的辅助训练大约2个月至3个月的时间后可卸除该辅具而由医师检测其自行吞咽时的舌压是否大于20KPa,而评估其是否不需再配戴辅具而能自行吞咽。而辅具的其中一种型态如图10及图11所示,制作一颚垫A,该颚垫A有一厚度H,该颚垫A通过一固定钩B挂置在牙齿上,以将该颚垫A固定在口腔中,然而患者口腔型态(例如牙床型态或是牙弓齿列)通常无法呈现完全对称而会有部分歪斜的状况,但传统的颚垫材质弹性差,因此在置入路径无法充分变形以适应不同患者的口腔型态,有时为了适应颚垫的置入路径,还需要拔除部分牙齿,另外,利用该固定钩B扣在牙齿咬合面上上,则当上排齿的咬合面及下排齿的咬合面进行咬合时,会因为该固定钩B形成阻碍,且多次使用后该固定钩B可能断裂脱落而不慎被吞入造成伤害。辅具的另一种型态如图12及图13所示,是如同假牙的型态,包括一套合部C及一颚垫D,该颚垫D有一厚度H’,利用该套合部C套合在牙齿上,以将该辅具固定在口腔中,但是这种辅具同样有材质弹性差的缺点而无法充分变形以适应不同患者的口腔型态,因而造成固定效果差的问题,且此种型态的辅具因套在牙齿上,使牙齿的咬合面无法露出,因此患者吞咽时不符合平常咬合习惯,影响患者的使用意愿及使用的舒适度。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辅具使用上的缺失,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开放式咬合面的口腔内吞咽训练辅具,包括一开放式固定架及一颚垫,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易岳,未经林易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799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度传感器、电子机器及二维图像传感器
- 下一篇:结扎夹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