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80677.8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8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何德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中剑光电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李智祥 |
地址: |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致电 配合 背光 模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若干个光源点;所述基板上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光源点,若干个光源点形成若干个横排光源组与若干个纵排光源组,所述横排光源组与所述纵排光源组交错分布,任二横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条,若干个纵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条,所述第一发光条与所述第二发光条交错分布;所述第一发光条与所述第二发光条上设置有发光器件,任一光源点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发光条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均光区,任一光源点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二发光条之间的间隙处形成第二均光区,所述第一均光区与所述第二均光区内的光照参数不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致发光领域或电致发光领域或显示领域或教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所谓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用超小型钨丝灯作为飞机仪表的背光源。这是背光源发展的初始阶段。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背光源已经成为电子独立学科,并逐步形成研究开发热点。
传统的背光模组仅仅通过电致发光原理或电致发光原理中的一种进行照射光源,且没有通过光致电致相结合进行配合均光处理光源的均匀性较差,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遇到突然断电的情况,无法继续进行教学展示,另外,传统的电致发光光源强烈,光致发光与电致发光之间的间隙处没有均光区,无法对两种光源形成光源中和效果,观看者容易受到光源刺激,影响观看效果,也会对视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致电致配合均光的背光模组,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若干个光源点;
所述基板为复层结构,所述基板依次设置有第一光致发光层、第二光致发光层……和第N光致发光层,所述第一光致发光层、所述第二光致发光层……和第N光致发光层均通过接受预定波长的光源的激发显示,所述基板上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光源点,若干个光源点形成若干个横排光源组与若干个纵排光源组,所述横排光源组与所述纵排光源组交错分布,任二横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发光条,若干个纵排光源组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发光条,所述第一发光条与所述第二发光条交错分布;
所述第一发光条与所述第二发光条上设置有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电极板与所述第二电极板通电产生电场,带点离子在发光器件内侧形成电位差;
任一光源点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发光条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均光区,任一光源点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二发光条之间的间隙处形成第二均光区,所述第一均光区与所述第二均光区内的光照参数不同。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N光致发光层与第N+1光致发光层之间设置增亮层,所述增亮层具有二维光子晶体结构,所述增亮层能够穿过特定波长的光源。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条与所述第二发光条发出的光源颜色能够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光源点发出的光源颜色能够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均光区与所述第二均光区内的光源能够复合。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任一所述光源点外侧设置有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能够是弧形结构或槽型结构。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点能够发射不同参数信息的光源,所述参数信息包括光源亮度、波长、光亮时间、光亮频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中剑光电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中剑光电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06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