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条编织面板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0896.6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8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郑子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远大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B96/20 | 分类号: | A47B96/20;F16B5/02;F16B5/04;F16B5/06;F16B2/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编织 面板 单元 | ||
1.一种柔性条编织面板单元,包括框架(1)、覆盖在框架(1)上的柔性条(2),所述柔性条(2)的周边连接有金属片(3),所述柔性条(2)边缘压合在折弯的金属片(3)内,并通过金属片(3)固定连接在框架(1)的内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3)由一块金属薄板弯折而成,在弯折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形;所述柔性条(2)弯折安装在金属片(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条编织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包括依次相互平行、间隔相对的第一直线段(3.1)、第二直线段(3.2)、第三直线段(3.3),所述第二直线段(3.2)夹在第一直线段(3.1)、第三直线段(3.3)之间;在所述第一直线段(3.1)、第二直线段(3.2)、第三直线段(3.3)的同一端,所述第一直线段(3.1)、第三直线段(3.3)采用第一圆弧段(3.4)连接,形成“U”形结构,所述第二直线段(3.2)靠近第一圆弧段(3.4)的端部(3.2.1)与第一圆弧段(3.4)内侧壁留有不小于柔性条(2)厚度的间隙;在所述第一直线段(3.1)、第二直线段(3.2)、第三直线段(3.3)远离第一圆弧段(3.4)的一端,所述第一直线段(3.1)、第二直线段(3.2)的端部采用第五直线段(3.5)连接,所述第三直线段(3.3)向内弯折形成与第三直线段(3.3)相连的第三圆弧段(3.6)、与第三圆弧段(3.6)相连的第四直线段(3.7),形成“”形结构;所述第五直线段(3.5)与第一直线段(3.1)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四直线段(3.7)相对第三直线段(3.3)倾斜,形成大端背向第一圆弧段(3.4)的喇叭状,所述第四直线段(3.7)靠近第一圆弧段(3.4)的一端(3.7.1)与第三直线段(3.3)内侧壁接触;在所述第一直线段(3.1)、第三直线段(3.3)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三圆弧段(3.6)、第四直线段(3.7)的交点在第五直线段(3.5)之内;所述第四直线段(3.7)与第五直线段(3.5)平行或形成大端朝向第一圆弧段(3.4)、夹角不大于30°的喇叭状;所述柔性条(2)边缘从端部开始依次弯折安装在金属片(3)第一直线段(3.1)和第二直线段(3.2)之间、第二直线段(3.2)和第三直线段(3.3)之间、第五直线段(3.5)和第四直线段(3.7)之间,将金属片(3)固定连接在框架(1)的内侧壁后,所述第一直线段(3.1)和第二直线段(3.2)、第二直线段(3.2)和第三直线段(3.3)之间的间隙均小于柔性条(2)的厚度;所述第三圆弧段(3.6)、第四直线段(3.7)与第五直线段(3.5)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大于第二直线段(3.2)和第三直线段(3.3)之间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条编织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弧段(3.6)、第四直线段(3.7)与第五直线段(3.5)之间的最小间隙小于第二直线段(3.2)和第三直线段(3.3)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柔性条编织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直线段(3.7)、第五直线段(3.5)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柔性条编织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直线段(3.1)、第三直线段(3.3)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三圆弧段(3.6)在第五直线段(3.5)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条编织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直线段(3.1)、第三直线段(3.3)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三圆弧段(3.6)在第五直线段(3.5)之内。
7.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柔性条编织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3)通过螺钉、螺栓或铆钉之一与框架(1)内侧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条编织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3)通过螺钉、螺栓或铆钉之一与框架(1)内侧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条编织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3)通过螺钉、螺栓或铆钉之一与框架(1)内侧壁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条编织面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3)通过螺钉、螺栓或铆钉之一与框架(1)内侧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远大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未经泰州远大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089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