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固氮的氮氧化物吸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82065.2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1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赵雨辰;庞镇涛;蒋依蔚;吴昂键;李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C1/18 | 分类号: | C01C1/18;C05C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低温 等离子体 催化 固氮 氧化物 吸收 利用 系统 | ||
1.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固氮的氮氧化物吸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的结构包括低温等离子体反应装置(1)、加压氧化装置(2)、气体吸收装置(3)、尾气处理装置(4)、吸收液接收装置(5)、混合处理装置(6);所述加压氧化装置(2)入口连接低温等离子体反应装置(1),出口连接气体吸收装置(3);所述气体吸收装置(3)上端连接尾气处理装置(4),下端与吸收液接收装置(5)相连并使用离心泵(15)实现吸收液体循环;吸收液接收装置(5)下口与混合处理装置(6)相连,从而定时定量地向混合处理装置(6)中提供吸收液;
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装置(1)包括光伏发电装置(7)、等离子体太阳能聚光罩(8)、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阵列(9);所述光伏发电装置(7)直接与低温等离子体发生阵列(9)连接,所述等离子体太阳能聚光罩(8)位于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阵列(9)下方,用于为低温等离子体射流提供太阳能汇聚光热能,增强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效果;所述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阵列(9)采用磁旋放电法产生低温等离子体;
所述的加压氧化装置(2)包括空气风机(10)、气体压缩机(11)和压力阀(12);所述气体压缩机(11)进气口连接空气风机(10)和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阵列(9),接收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阵列(9)中产生的NOX气体,其出气口通过压力阀(12)与气体吸收装置(3)相连,控制出气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固氮的氮氧化物吸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3)包括主吸收罐(13)、次级吸收罐(14)、离心泵(15)、主喷头(16)、次喷头(17);其中主吸收罐(13)下端与气体压缩机(11)连通,上端与次级吸收罐(14)的下端连通;主吸收罐(13)、次级吸收罐(14)的底部均与吸收液接收装置(5)连通并使用阀门控制流量,离心泵(15)上端与主喷头(16)和次喷头(17)连通,下端与吸收液接收装置(5)连通;所述主喷头(16)位于主吸收罐(13)内部上方,次喷头(17)位于次级吸收罐(14)内部上方,均通过离心泵(15)实现吸收液体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固氮的氮氧化物吸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4)包括尾气吸收罐(18)、尾气处理液(19);尾气吸收罐(18)下端接次级吸收罐(14)的上端,上端与排放口(20)连通,排放经处理后的尾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固氮的氮氧化物吸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液接收装置(5)包括吸收液接收池(21)、吸收液贮存罐(22)、采样罐(23)、第一pH检测装置(24);其中吸收液接收池(21)分别与离心泵(15)、吸收液贮存罐(22)、采样罐(23)连通并使用阀门控制流量;采样罐(23)与第一pH检测装置(24)连通,并使用阀门控制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固氮的氮氧化物吸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混合处理装置(6)包括处理池(25)、搅拌机(26)、输送管道(27)、有机肥贮存罐(28)以及第二pH检测装置(29);其中处理池(25)通过由阀门控制流量的管道接收来自吸收液接收池(21)的吸收液以及来自输送管道(27)输送的、贮存在有机肥贮存罐(28)中的有机肥料;搅拌机(26)安装在处理池(25)底部,通过机械搅拌的方式促进有机肥辽与吸收液的混合,第二pH检测装置(29)与处理池(25)相连,对混合产物的pH进行检测,从而为加入吸收液的流量控制提供参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固氮的氮氧化物吸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尾气处理液(19)为质量分数5%的次氯酸钙水溶液,吸收液贮存罐(22)中贮存的液体为质量分数2%~3%的稀氨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固氮的氮氧化物吸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管道、阀门、气泵、液泵、容器、搅拌机均进行抗腐蚀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20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