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2126.5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4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大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40/67 | 分类号: | G16H40/67;G16H40/20;G16H10/60;H04L29/08;G06Q10/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王海荣 |
地址: | 4000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联网 分级 诊疗 服务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系统,包括云服务器、下级医院服务器、上级医院服务器、总数据库、上下级医院医务人员及患者用户,其中,云服务器设置有资质互联审核模块、患者入口模块、医院导诊分诊模块、医疗服务监管功能模块。医疗服务监管功能模块通过上述分级诊疗服务系统,能充分利用各级医院医疗资源,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上下级医院医务人员合作下,实现双向转诊,远程诊疗,包括:患者首诊、复诊、康复、护理、报告解读、药品配送、慢病随访管理以及门诊、住院、检查、手术等各种预约服务,充分满足患者就诊需求,指导病人合理流动,同时同等享受三级甲等医院优质医疗服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医疗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患者就医过程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罕见病症或者急危重症患者,往往需要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诊疗,以及需要高性能的检查设备和高水平检验技术等进行辅助检查。我国幅员辽阔,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对于一些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方的急危重症以及疑难杂症患者而言,及时得到优质医疗资源和高水平诊疗条件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城市大医院也存在医疗资源有限且医疗信息不通畅等问题。既是大医院在面对来自全国各地患者时,也经常显得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医生工作强度大、患者满意度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的患者,需要长途跋涉,亲自到医院挂号、排队等,从发病到得到治疗可能需要花费几天甚至更久的时间,在求医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对于需要复诊患者,往往是需要回到首诊医院进行复诊,以便医生快速获取到患者的目前病情,而这个医疗过程并不复杂,但却要消耗医院、医生和患者大量精力和金钱,挤占了优质资源。医疗信息不通畅、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信息没有发挥跑腿效果,是目前各大医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针对上述就诊难题,虽然国家出台了双向转诊以及远程诊疗的相关政策文件,也提出了一些目标性要求,但目前各地各医疗机构尚未形成一套相对成熟流畅的操作流程。从现有信息技术看,还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在一些文献中有提及远程医疗的方案,例如专利号为:2018112832149,发明名称为一种交互式远程医疗系统的专利文件中提到,采用便携式医疗数据仪等数据采集终端,获取使用者健康数据(例如:心跳脉搏、血压、体温、肺活量等数据);经平台智能分类、分析后,发送至医疗机构终端与设置好的常见表征状况自动分析生成检测结果。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上述方案中,采用便携式医疗数据仪采集数据,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患者,检测部位和最终数据容易失真;在进行数据分析过程中,均没有医务人员参与,最终检测结果均凭借终端设置的数据,误差大、风险高。并且对于不同患者,个体差异很大,容易发生误诊或者延误治疗的情况,可信度低,可靠性差,无法实现及时准确治疗。对于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患者,发生疾病时,不能及时得到专业救治,患者可能造成巨大损害和后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系统,该系统是基于上下级医院通过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在至少两名医生的合作下,实现远程诊疗。该系统可通过上下级医院合作,并根据患者目前病情和需求进行双向转诊,共同为患者提供准确合理、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实现病人合理流动,并且全程同等享受三级甲等医院优质医疗服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互联网+分级诊疗服务系统,其关键在于:包括云服务器,该云服务器上连接有M个下级医院服务器、N个上级医院服务器、总数据库、药房服务、X个下级医务人员用户、Y个上级医务人员用户以及W个患者用户。
所述云服务器内部设置有资质互联审核模块、患者入口模块、医院导诊分诊模块、医疗服务监管功能模块。
所述下级医院服务器内设置有下级远程诊疗模块、下级双向转诊模块、下级医院导诊分诊匹配模块、下级医院医疗服务监管功能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21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警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去除水垢的季铵型树脂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