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粒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2555.2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3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林少彬;吴泊霖;姚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揭阳市汇兴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135 | 分类号: | C04B33/135;C04B33/13;C04B33/132;C04B33/32;C04B33/24;C04B38/06;C04B3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快易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0 | 代理人: | 赵秀英;衣秀丽 |
地址: | 522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粒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陶粒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混料:将25‑37份黏土磨成粉后,加入垃圾焚烧飞灰40‑55份、3‑6份羟基磷灰石粉、5‑9份稻壳粉、4‑7份莫来石粉、3‑5份贝壳粉、0.5‑1份硅酸钠,混合均匀,得混合料;(2)造球:向混合料中加入水,搅匀后进行造球,得陶粒生料球;(3)烘干;(4)煅烧:将干燥后的陶粒生料球置于回旋窑中,以6‑9℃/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80‑450℃,保温15‑30min;再以20‑3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080‑1200℃,保温12‑20min;炉内自然降温,降至180‑210℃时,取出,即得所述陶粒。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陶粒密度低、筒压强度高、孔隙率高,在建筑材料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粒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陶粒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陶粒,顾名思义,就是陶质的颗粒。陶粒的外观特征大部分呈圆形或椭圆形球体,但也有一些仿碎石陶粒不是圆形或椭圆形球体,而呈不规则碎石状。陶粒形状因工艺不同而各异。它的表面是一层坚硬的外壳,这层外壳呈陶质或釉质,具有隔水保气作用,并且赋予陶粒较高的强度。
轻质性是陶粒许多优良性能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它能够取代重质砂石的主要原因。陶粒的内部结构特征呈细密蜂窝状微孔。这些微孔都是封闭型的,而不是连通型的。它是由于气体被包裹进壳内而形成的,这是陶粒质轻的主要原因。
垃圾焚烧飞灰是指在垃圾焚烧厂的烟气净化系统中收集的残余物,一般包括除尘器飞灰和吸收塔飞灰,其中含有烟道灰、加入的化学药剂及化学反应产物等。垃圾焚烧飞灰作为一种高比表面积物质,不仅富集大量的汞、铅和镉等有毒重金属,也富集了大量的二嗯英类物质,是一种同时具有重金属危害特性和环境持久性有机毒性危害特性的双料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垃圾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固化与稳定化技术是国际上处理有毒废物的主要方法之一。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具有高比表面积,还含有SiO2和A12O3等矿物质,可用于制备陶粒;而将垃圾焚烧飞灰用于制备陶粒时有效的固化手段之一。制备的陶粒作为建筑材料使用,使垃圾焚烧飞灰变废为宝。而对于目前采用垃圾焚烧飞灰制备得到的陶粒,其性能还需进行进一步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粒生产工艺,环保性好,制备得到的陶粒密度低、筒压强度高、孔隙率高,在建筑材料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陶粒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混料:将25-37份黏土磨成粉后,加入垃圾焚烧飞灰40-55份、3-6份羟基磷灰石粉、5-9份稻壳粉、4-7份莫来石粉、3-5份贝壳粉、0.5-1份硅酸钠,混合均匀,得混合料;
(2)造球:向混合料中加入水,搅拌均匀后进行造球,造球后得陶粒生料球;
(3)烘干:将陶粒生料球置于烘干箱中进行烘干;
(4)煅烧:将干燥后的陶粒生料球置于回旋窑中,以6-9℃/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80-450℃,保温15-30min;再以20-3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080-1200℃,保温12-20min;物料在炉内自然降温,当温度降至180-210℃时,取出,即得所述陶粒。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黏土为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步骤(1)中,磨成粉后的黏土、羟基磷灰石粉、莫来石粉、贝壳粉的粒径均在60um以下;所述稻壳粉的粒径为0.01-0.1mm。
优选地,步骤(2)中,向混合料中加入其质量的8-13%的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揭阳市汇兴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揭阳市汇兴环保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25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