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点燃式二冲程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3635.X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5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振峰;张付军;刘波澜;黄英;韩恺;俞春存;郭栋;王蕾;冯熠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75/02 | 分类号: | F02B75/02;F02B75/32;F02B75/24;F02B5/00;F02M7/12;F02B37/00;F02B37/18;F02F1/14;F02F1/22;F01P3/20;F02N11/04;F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燃 冲程 航空 重油 活塞 发动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点燃式二冲程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发动机为二冲程发动机系统,发动机系统的燃料为航空重油,发动机系统包括: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进排气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和起动发电系统,起动发电系统与曲柄连杆机构连接且带动曲柄连杆机构运动,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进排气系统均与机体组连接,润滑系统与机体组连接且用于对与机体组连接的曲柄连杆机构润滑。本发明的发动机通过匹配曲柄连杆机构及燃烧系统使点燃式活塞发动机能够燃烧航空重油,并实现了发动机具有体积小、油耗低和高功重的优点,能够作为小型舰载无人机的新型动力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点燃式二冲程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各类无人机动力系统中,活塞发动机在航空领域占据了霸主地位,后因功率的限制难以在航空领域得到长足发展而被喷气式发动机取代,但活塞发动机因其体积小、燃油消耗率低、升功率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小型无人机及初级教练机等领域。
目前,市场上航空活塞发动机分为点燃式和压燃式两种,点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比压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的功重比高,因此,点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此外,采用重油燃料的航空活塞发动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燃料容易获取、通用性强、后勤保障简单等优势,因此,单一燃料的重油使用将是未来无人机动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由于重油具有较大的动力粘度,增加了雾化燃料的难度,由于重油的饱和蒸汽压低,需要在发动机上安装高压油泵等附加设备,而增大了发动机的体积,降低了发动机的功重比,因此,需要做相应的改进,设计一款功重比较高的发动机,同时,提升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燃式二冲程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其中,本发明的发动机通过匹配曲柄连杆机构及燃烧系统使点燃式活塞发动机能够燃烧航空重油,并实现了发动机具有体积小、油耗低和高功重的优点,能够作为小型舰载无人机的新型动力源。
本申请的点燃式二冲程航空重油活塞发动机,发动机为二冲程发动机系统,发动机系统的燃料为航空重油,发动机系统包括:机体组、曲柄连杆机构、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进排气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和起动发电系统,起动发电系统与曲柄连杆机构连接且带动曲柄连杆机构运动,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进排气系统均与机体组连接,润滑系统与机体组连接且用于对与机体组连接的曲柄连杆机构润滑;
机体组包括曲轴箱、气缸体、气缸盖和紧固零件,气缸体的数量为4个,气缸体的一侧与曲轴箱通过紧固零件固定连接,气缸体的另一侧与气缸盖通过紧固零件固定连接;
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曲轴、活塞和连杆,气缸体水平布设于曲轴两侧且曲轴两侧布设的气缸体数量相等,曲轴贯穿于曲轴箱上,活塞位于气缸体内且与连杆连接,连杆与曲轴转动连接;
燃油供给系统包括燃油泵、气泵、夹气块、喷油器、供油道、供气道、吸气道、回油道和支架,支架固定在机体组上,燃油泵和气泵均与支架固定连接,燃油泵与供油道连接,供油道与夹气块连接,燃油泵通过供油道与夹气块连通,气泵与供气道连接,供气道与夹气块连接,气泵通过供气道与夹气块连通,夹气块与喷油器连接且连通,喷油器上设置有喷油嘴,喷油嘴通入气缸内;
点火系统为双火花塞电感点火系统,点火系统包括点火控制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每个气缸盖上均连接有两个火花塞,每个火花塞均与1个点火线圈连接,点火控制器通过线束连接电源,点火控制器通过线束与点火线圈连接;
进排气系统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和涡轮增压器,进气系统用于向气缸体内充入新鲜空气,排气系统用于排出气缸体内燃烧后的废气,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均与涡轮增压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36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