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植物酵素优势菌自然发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4990.9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8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魏启山;邓宇初;陈淑萍;肖丽静;王彦生;杨兰平;车枕立;刘雪娜;荣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霸州市信德缘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00 | 分类号: | A23L33/00;A23L29/30;A23L29/00;C07H5/06;C07H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洞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46 | 代理人: | 黄小栋 |
地址: | 0657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植物 酵素 优势 自然 发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植物酵素优势菌自然发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甄选:挑选无腐烂、无病虫害的植物或果蔬,清洗、沥水、晾干、打浆,得到浆液;S2有氧发酵:将浆液、水、蜂蜜、绿咖啡豆渣寡糖、酵母菌、乳酸菌搅拌均匀后在15~35℃下有氧发酵10~35天;S3无氧发酵:有氧发酵完成后,在15~35℃下密封发酵10~35天;S4过滤;S5杀菌、灌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自然发酵的基础上外加纯种菌发酵,并添加促进优势菌种增殖的绿咖啡豆渣寡糖,让纯种菌成为优势菌种,可以有效综合不外加菌自然发酵、灭菌后加菌发酵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解决自然发酵过程中杂菌较多导致的不良产物对引发的风味口感问题,并且外加纯种菌发酵还可以增加有益物质的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植物酵素优势菌自然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QBT5323-2018《植物酵素》中定义,食用植物酵素,以可用于食品加工的植物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可供人类食用的酵素产品。通俗的来说,就是以一种或多种新鲜的水果、蔬菜、谷类、菌菇类或其他药食两用草本类为发酵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后而得到的,富含多种营养生物活性物质,如酶、多酚类化合物、矿物质有机酸等的功能性产品。
酵素是公认的纯天然保健产品。酵素中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不仅可产生多种功效酶、氨基酸、短链脂肪酸、醇类、酯类等次级代谢产物,还可能将发酵原材料的某些成分转化成高活性物质。通过有益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酵素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含量增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SOD能够清除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过氧化氢等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细胞防御系统中的主要抗氧化酶。大量研究表明,酵素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抑菌消炎、促进消化、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肝护肝、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肿瘤、控制糖病、清除自由基、抗诱变突变等功能,而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酵素的发酵工艺可分为2种:不外加菌自然发酵、灭菌后加菌发酵。传统的自然发酵方法,酵母菌、乳酸菌等较难获得发酵优势,杂菌较多容易产生其他过多的不良发酵产物影响酵素的口感、风味和营养成分。而灭菌后加菌发酵,通常加纯种菌,例如酵母菌、乳酸菌等有益菌,而少了杂菌发酵的一些风味和口感。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然植物酵素优势菌自然发酵方法,在自然发酵的基础上外加纯种菌发酵,让纯种成为优势菌种,可以有效综合不外加菌自然发酵、灭菌后加菌发酵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解决自然发酵过程中杂菌较多导致的不良产物对引发的风味口感问题,并且外加纯种菌发酵还可以增加有益物质的含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天然植物酵素优势菌自然发酵方法,包括有氧发酵和无氧发酵;所述有氧发酵中添加有纯种菌;所述纯种菌为酵母菌和/或乳酸菌。
一种天然植物酵素优势菌自然发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甄选:挑选无腐烂、无病虫害的植物或果蔬,清洗洗净,沥水晾干;去核去籽(如果有核有籽),接着打浆,得到浆液;
S2有氧发酵:将浆液、水、蜂蜜、绿咖啡豆渣寡糖、酵母菌、乳酸菌搅拌均匀后在15~35℃下有氧发酵10~35天;
S3无氧发酵:有氧发酵完成后,在15~35℃下密封发酵10~35天;
S4过滤:将发酵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分离上层发酵液,得到发酵粗品;
S5杀菌、灌装:将发酵粗品杀菌后灌装,得到成品。
具体地,一种天然植物酵素优势菌自然发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霸州市信德缘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霸州市信德缘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49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