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紧急脱离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5658.4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0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苗增;姚贵昌;杨哲;孟凡皓;张琪;陈一鸣;何宜瑞;顾曙光;邵彦山;戴丽丽;马文强;陈睿;孙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5B1/02 | 分类号: | F15B1/02;F15B11/20;F15B13/07;F17C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炳斐 |
地址: | 222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紧急 脱离 装置 液压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紧急脱离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紧急脱离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安装在装卸臂和船舶上;系统包括:单向阀、第一换向阀、双向平衡阀、驱动油缸、脱离油缸、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以及第四换向阀。装卸臂正常工作时,紧急脱离装置液压控制系统处于待命状态,紧急情况下,第一部件可以单独关闭或打开,脱离作业时,紧急脱离装置中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同时关闭并相互脱离,且紧急脱离后脱离油缸的缸杆在压力油作用下回缩,避免脱离时发生干涉。本发明可实现紧急脱离装置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安全、可靠地工作,确保船用装卸臂作业过程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装卸领域,具体涉及紧急脱离液压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紧急脱离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进口量的快速增长,船用装卸臂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对装卸臂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为防止危险情况的发生,如船舶漂移出正常的包络范围,导致装卸臂损坏、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紧急脱离装置在船用装卸臂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对紧急脱离装置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紧急脱离装置,常采用两个油缸分别控制紧急脱离动作,其中一个油缸控制第一、二部件的关闭,另一个油缸控制抱箍的打开,实现第一、二部件的脱离,两个油缸动作上没有机械互锁,通过行程开关或传感器控制两个油缸间的动作顺序。这种通过行程开关或传感器的方式额外增加了紧急脱离机构的故障点。设计一种能实现紧急脱离装置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安全、可靠工作的液压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船用装卸臂上紧急脱离装置在不同的工况要求下能安全可靠工作的需求,提供一种安全、稳定、可靠的用于紧急脱离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紧急脱离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所述紧急脱离装置包括活动连接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系统包括:单向阀、第一换向阀、双向平衡阀、驱动油缸、脱离油缸、第二换向阀、第三换向阀以及第四换向阀;
所述驱动油缸、脱离油缸均为液压动力执行机构,其中,驱动油缸中缸杆伸缩运动实现第一部件打开或关闭,以打开或关闭第一部件对外的通道;脱离油缸中缸杆伸缩运动实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关闭及两部件相分离;
所述单向阀,设置于压力油源P的进口处,具有单向截止功能,压力油源P通过单向阀给液压控制系统供油,反向则截止;
所述第一换向阀,在紧急脱离装置所依附装置处于正常作业时,用于保证驱动油缸保持原位无动作;在紧急脱离装置所依附装置处于报警状态或报警状态解除时,用于控制驱动油缸的缸杆进行伸缩运动,驱动第一部件关闭或打开;
所述双向平衡阀,设置于第一换向阀与驱动油缸的大、小腔液压回路之间,用于实现驱动油缸大、小腔液压回路锁止或开启;
所述第二换向阀,设置于第四换向阀与脱离油缸的大腔液压回路之间,用于开启或关闭紧急脱离装置的脱离作业;
所述第三换向阀,在紧急脱离装置脱离作业开启时,用于控制驱动油缸的缸杆进行伸缩运动,驱动第一部件关闭;在紧急脱离装置脱离作业关闭时,不对驱动油缸进行操作,用于保证驱动油缸保持工作位置不变;
所述第四换向阀,在紧急脱离装置脱离作业开启时,用于控制脱离油缸的缸杆进行伸缩运动,驱动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关闭并使两部件相分离;在紧急脱离装置脱离作业结束或关闭时,用于控制脱离油缸的缸杆恢复初始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蓄能器,作为应急动力源,在压力油源P缺失时给液压控制系统供油;该蓄能器中的油由压力油源P提供,且在单向阀的作用下蓄能器不泄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56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