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5764.2 | 申请日: | 2015-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0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西江胜志;川副雄大;八田刚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金世煜;朝鲁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含有单氟甲苯的非水电解质的过充电防止效果提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含有单氟甲苯的非水电解质中,通过含有特定的氟磷酸化合物,单氟甲苯的过充电防止效果提高,能够抑制具备含有单氟甲苯的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过充电状态下的电池表面温度上升。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80010886.0、国际申请日为2015年02月26日、发明名称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了含有单氟甲苯的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二次电池所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多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源等,近年来还研究了用于电动汽车等汽车用电源。
通常,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如下设置:使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合剂层的正极板和在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合剂层的负极板介由电隔离的间隔件相对,介由将支持电解质溶解于非水溶剂的非水电解质在正极负极间进行离子的转移,由此能够充放电。
另一方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通常以电压不超过规定区域的方式控制,但若因某种原因将电流强制地供给于电池,则有时成为具有超过电池的蓄电能力的电压的过充电状态。若成为这样的过充电状态,则有可能非水溶剂在正极表面发生氧化分解反应或者在负极上锂金属枝状地析出而引起短路,抑制上述状态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成为重要的课题。
以往,作为成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过充电状态时的对策,在非水电解质中添加过充电防止剂。过充电防止剂已知通过在过充电状态下进行氧化聚合而在活性物质表面形成电阻高的被膜的化合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自放电、内部短路的化合物、或者通过产生气体使内压工作电截止阀工作的化合物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可以使用甲苯、乙基苯、环己基苯、4-叔丁基甲苯、联苯等芳香族化合物作为过充电防止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0151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以往,已知单氟甲苯具有作为过充电防止剂的功能。而且,在含有单氟甲苯的电池成为过充电状态时,期望更快地显现单氟甲苯的过充电防止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含有单氟甲苯的非水电解质的过充电防止效果提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含有单氟甲苯的非水电解质中含有特定的氟磷酸化合物,能够提高单氟甲苯的过充电防止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为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非水电解质,所述非水电解质含有单氟甲苯和下述通式(1)所示的氟磷酸化合物,所述单氟甲苯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水电解质的质量为10质量%以下,所述通式(1)所示的氟磷酸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所述非水电解质的质量为6质量%以下。
[通式(1)中,R1表示碱金属元素或碳原子数1~3的烷基,R2表示氟、基团-O-A(A表示碱金属元素)或碳原子数1~3的烷氧基。]
如上所述,通过使单氟甲苯和特定的氟磷酸化合物在非水电解质中共存,能够提高单氟甲苯的过充电防止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含有单氟甲苯的非水电解质的过充电防止效果提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个形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蓄电装置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未经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57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