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流结构及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6198.7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君;邹春盖;丘晓宏;赵健聪;邵家成;张波;李智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08 | 分类号: | F24F13/08;F24F13/24;F24F1/005;F24F1/0022;F24F1/0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张碧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结构 空调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流结构及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解决了设置单离心风机的空调系统于进风侧进风不畅的技术问题。该导流结构包括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形成双级导流系统,降低了上下出风时进风口处的噪音;位于第一导流部与换热器之间的第二导流部具有中心通道,流经换热器中部的气流由中心通道进入风机进风侧;中心通道的外缘向远离所述换热器中心的两端弯折延伸形成引流通道,使系统进气侧远端的气流流经换热器后沿引流通道引入,增加了系统进风侧的气流流通量,提高了系统进风均匀性;系统进气侧远端的气流流经换热器的端部进行换热,缩小了换热器中心与上下端部处的换热效果差距,提高了换热效果,实现了空调器更快速地制冷制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流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双风口出风方式的柜式空调器,多采用双离心风机,一个风机控制上风口,另一风机控制下风口,这种方式风机占用空间大,结构不够紧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单离心风机实现上下出风的柜机。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单离心风机实现上下出风的柜机,由于离心风机位于换热器的中间位置,导致其进风口一侧,靠近风机位置的风速较快,产生噪音等隐患。单离心风机设置有单独的导流圈,导流效果不佳,导致系统进风侧进风不畅,从而进一步导致风量效果不佳。单离心风机位置的特殊性,导致其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逐渐依托换热器的中心位置,致使换热器的上下顶部位置的换热效果极差,进一步影响空调制冷制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导流结构及设置该结构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置单离心风机的空调系统于进风侧进风不畅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流结构,包括:
第一导流部,其设置于风道的风机容置腔外围,且所述第一导流部的流通面积沿气流流通方向渐缩;
第二导流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导流部具有中心通道,所述中心通道的外缘向远离所述换热器中心的两端弯折延伸形成引流通道,能使系统进气侧远端的气流流经所述换热器后沿所述引流通道引入。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流部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中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边缘处沿轴向凸起形成所述中心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位于所述导流板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通孔与所述风机容置腔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引流通道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引流通道以过所述通孔轴线的平面为对称面对称布置。
可选地,所述引流通道与中心通道圆滑过渡。
可选地,所述引流通道的进口端靠近所述换热器的远离中心的端部,所述引流通道的出口端连通于所述第一导流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部为导流圈,所述导流圈位于风机容置腔的进风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包括风道、离心风机、换热器和以上任一所述的导流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流部安装于所述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部与所述风道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61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