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维MXene材料的处理方法、产品及一种气敏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86489.6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1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黎;侯明;郭胜惠;高冀芸;胡途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12 | 分类号: | G01N27/12;C01B32/921;C01B32/914;C01B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雪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维 mxene 材料 处理 方法 产品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MXene材料的处理方法、产品及一种气敏传感器,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以含氟化合物的溶剂为刻蚀溶剂,采用液相刻蚀法得到的二维MXene材料置于有机溶剂中,超声处理,之后进行干燥;对干燥后的MXene材料进行微波氧等离子体处理,得到所述二维MXene材料。通过对二维MXene材料进行微波氧等离子体处理,一方面有效提高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另一方面使得材料具有更多的氧官能团,为材料在进行气敏性能测试时提供更多的氧活性位点,从而提高气敏性能。本发明所得的MXene气敏材料具有高的选择性及稳定性,在25℃下,对100ppm的乙醇气体响应值可达到22.47%。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敏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维MXene材料的处理方法、产品及一种气敏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体(Volatile organiccompounds,VOCs)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主要污染物,甚至部分VOCs气体是反映人体患病的特征标记物,因此开发高度灵敏、高选择性和稳定的VOCs气体传感器,在室内污染监测及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当前,具有高灵敏度,低成本和功能简单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被广泛研究为VOCs传感器的核心材料。寇等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合成了掺Co的SnO2纳米纤维。在325℃下,复合物对100ppm乙醇的最高响应为40.1[Synthesis of Co-doped SnO2 nanofibers andtheir enhanced gas-sensing properties.Sens.Actuators,B.236(2016):425–432.]。冯等用交换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Au@ZnO传感器。与原始ZnO相比,基于Au@ZnO的传感器在400℃下对不同种类的VOCs表现出增强的敏感性[In-situ generation of highly dispersedAu nanoparticles on porous ZnO nanoplates via ion exchange from hydrozincitefor VOCs gas sensing.Sens.Actuators,B.255(2018):884-890.]。尽管MOS(金属氧化物类型的气体传感器)具有出色的灵敏度,但它们的工作温度均超过100℃,甚至达到400℃。高的工作温度限制了MOS传感器在可穿戴传感设备领域的应用。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新颖且合适的材料,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更出色的传感。
MXene作为新兴的二维材料,由于其金属半导体特性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结构,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Ti3C2Tx代表典型的MXene。Ti3C2Tx是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节的纳米层厚度和高电导率的类器官结构。因此,它在气敏材料的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是,低响应值限制了其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Ti3C2Tx表面末端基团的修饰可以有效地改变传感特性。杨等[Improvement of Gas and Humidity Sensing Properties ofOrgan-like MXene by Alkaline Treatment.Acs Sens.4(2019):1261-1269.]通过用NaOH溶液碱化处理来改变表面末端的氧氟比。结果表明,增加表面末端氧氟比有利于氧在传感材料表面的积累,进而提高气体传感性能。因此,对Ti3C2Tx的官能团进行定向修饰以改善其氧亲和力是重要且必要的。
微波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表面调控的方法,其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所需的能量。但是,目前采用微波等离子体方法活化处理MXene材料以提高其气敏性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64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