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验涡轮盘榫槽可达性的试片和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86912.2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1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罗学昆;王欣;王强;马世成;宇波;汤智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40 | 分类号: | G01N3/40;G01N23/00;G01L5/00;G01B21/30;G01B11/30;G01N1/3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验 涡轮 盘榫槽 可达性 试片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零件表面处理技术,涉及一种检验涡轮盘榫槽可达性的试片和评估方法;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与榫槽榫齿材质及表面加工状态基本一致的试片,并设计了一个与涡轮盘结构基本一致的模拟件,将试片镶嵌在榫槽榫齿的受力面\非受力面位置,从而有效模拟榫槽的榫齿的结构干涉情况。在评估中,本发明综合考虑喷丸后的表面完整性情况,选择了三个可以定量化的表面完整性参数进行测量,通过获得直射条件下对照试片的表面完整性参数,从而计算出方程F中的三个定量(a、b、c),并代入方程F,并据此方程比较不同多角度斜射喷丸工艺的优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零件表面处理技术,涉及一种检验涡轮盘榫槽可达性的试片和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喷丸强化技术是基于塑性形变强化理论,通过高速运动的弹丸撞击金属表面,引起金属表面发生塑性变形,形成组织强化层和残余压应力层,从而提高金属的疲劳性能、耐磨损和抗应力腐蚀性能。该技术具有强化效果显著、表面质量好、工艺稳定性高等一系列优点,在国内外航空制造业被广泛应用。
涡轮盘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零件,承受高温、高载、接触磨损等多重因素影响,发生疲劳失效的风险较高,被列为“限寿件”。对于涡轮盘,榫槽是疲劳裂纹萌生概率较高的部位。榫槽的榫齿由受力面、非受力面、齿顶和底部过渡R角等四部分组成。其中,受力面是疲劳失效高发区域,因而成为重点关注区域。研究表明,喷丸强化成为提高受力面疲劳性能的有效手段。
但是,由于受到结构干涉的影响,受力面的喷丸可达性并不佳,目前仅凭研究人员的经验或单一测量参数判断喷丸可达性程度,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尚未形成量化的评估方法。另外,目前检验喷丸强度常采用Almen标准试片,该试片的材质及加工方法与涡轮盘榫槽均不相同,难以准确反映喷丸可达性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检验涡轮盘榫槽可达性的试片和评估方法,形成量化的评估方法,可解决传统方法评估误差较大的难题,为喷丸强化效果提供了一种检验手段,满足工艺研发、固化和质量检验的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检验涡轮盘榫槽喷丸可达性的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加工一个涡轮盘模拟件,在榫槽的榫齿的受力面/非受力面制作一个凹槽,根据该凹槽的尺寸制作一个与待喷丸的涡轮盘尺寸、材质相同的试片,将试片嵌入凹槽内,两者呈间隙配合;
1.2将嵌入试片的涡轮盘模拟件喷丸:采用多角度斜射喷丸工艺方法对涡轮盘模拟件榫槽的榫齿的受力面/非受力面进行喷丸强化;
1.3试片检验:取下试片,将试片均分为上、中和下3个部分,并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检验:
1.3.1、表面粗糙度检验
在上、中和下部每个部分选取3个测量点,各测量1次,取平均值后,获得上、中和下部的表面粗糙度值Rup、Rmid和Rdown;
1.3.2、表面残余压应力检验
分别测量喷丸后的试片表面残余应力值,在上、中和下部每个部分选取3个测量点,各测量1次,取平均值后,获得上、中和下部的表面残余压应力值Sup、Smid和Sdown;
1.3.3、硬化层厚度检验
将试片镶样获得金相试样,并将与被喷丸面相垂直的横截面进行抛光,获得被喷丸面沿深度方向的显微硬度分布,从而获得硬化层厚度;在上、中和下部每个部分选取3个测量点,各测量1次,取平均值后,获得上、中和下部的硬化层厚度Dup、Dmid和Ddown;
1.4、喷丸可达性判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69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