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耦合中央空调虚拟电厂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7854.5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6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谦;林天润;尧志;马雪松;王松;王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跃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58 | 分类号: | F24F11/58;F24F11/56;F24F11/52;F24F11/84;F24F11/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耦合 中央空调 虚拟 电厂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燃气耦合中央空调虚拟电厂系统,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监测模块、联网模块、控制模块、设置模块、燃气模块和电力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监测模块、联网模块以及设置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燃气模块以及电力模块连接,燃气模块包括一体化直燃机。本发明通过一体化一体化直燃机提供空调用水后减少了用电高峰时期对城市电网的用电需求,节省了可观的电费,通过使用一体化直燃机,以天然气作为能源,启动快,运行成本低,代谢产物环保,对环境无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央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燃气耦合中央空调虚拟电厂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空调设备用电来自城市电网。
现有的常规中央空调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空调用电负荷与气候及气温密切相关,夏季用电负荷大;全天中用电负荷不相同,中午气温高时用电负荷大,晚上气温低时用电负荷小。不平稳的用电负荷对城市电网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用电均采用峰平谷电价,用电高峰时期电价昂贵,空调系统用电高峰期与峰期电价时间重合,电费支出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燃气耦合中央空调虚拟电厂系统,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通过一体化直燃机与电力冷水机组耦合,在用电高峰期提供空调用水部分或全部满足用能主体供冷或供暖需求,以降低中央空调的使用费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燃气耦合中央空调虚拟电厂系统,包括监测模块、联网模块、控制模块、设置模块、燃气模块和电力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监测模块、联网模块以及设置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燃气模块以及电力模块连接;
所述监测模块包括温度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用于监测室内、室外环境的实时温度,所述温度探测器向控制模块发送室内温度数据和室外温度数据;
所述联网模块包括网络适配器,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网络适配器从互联网获得实时电价和实时燃气价格;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和存储器,微处理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结合目标温度进行控制决策,并根据控制决策控制燃气模块和电力模块,存储器方便数据的保存和调用,所述微处理器与存储器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将室内温度数据、室外温度数据、实时电价以及实时燃气价格传输到存储器保存,所述控制模块分别控制燃气模块以及电力模块工作或停止;
所述设置模块包括输入设备,所述输入设备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输入设备向控制模块发送目标温度,用户通过输入模块设置目标温度,控制模块对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对燃气模块和电力模块进行控制调温。
优选地,还包括分水器、空调供水装置、第一供水控制阀、第二供水控制阀、集水器、空调回水装置、第一回水控制阀和第二回水控制阀;
所述电力模块包括冷水机组、第一冷却塔、第一冷却水泵和第一冷冻水泵,所述第一冷却塔与冷水机组之间通过两组管道相互配合形成封闭循环结构,所述冷水机组向第一冷却塔输送冷却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冷却水泵,所述冷水机组依次通过第一冷冻水泵以及第二供水控制阀与分水器连接,所述冷水机组通过第二回水控制阀与集水箱连接,电力模块通过电力驱动冷水机组,为中央空调提供热量转移动力;
所述燃气模块包括一体化直燃机、第二冷却塔、第二冷却水泵和第二冷冻水泵,所述一体化直燃机与第二冷却塔之间通过两组管道相互配形成封闭循环结构,所述一体化直燃机向第二冷却塔输送冷却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水泵,所述一体化直燃机依次通过第二冷冻水泵、第一供水控制阀与分水器连接,所述一体化直燃机通过第一回水控制阀与集水器连接,燃气模块通过燃烧天然气驱动一体化直燃机,为中央空调提供热量转移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跃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跃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78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