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护壳组件及智能驾驶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87945.9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65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崔家硕;杨治国;李林涛;田高翔;凌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H05K5/06;B60R9/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谭玲玲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 组件 智能 驾驶 汽车 | ||
1.一种防护壳组件,所述防护壳组件的内部具有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组件的至少一个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凸起部(1),所述第一凸起部(1)远离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一端具有第一导热面(11);
其中,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一导热面(11)接触,以使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一导热面(11)之间进行热传递;或者,所述第一导热面(11)与所述发热元件之间用于安装导热材料,以使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一导热面(11)之间通过所述导热材料进行热传递;
所述防护壳组件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二凸起部(3),所述第二凸起部(3)与所述第一凸起部(1)位于同一内壁面上,所述第二凸起部(3)远离所述第二凸起部(3)所在的内壁面的一侧设有第二导热面(31),所述第二导热面(31)到所述第二凸起部(3)所在内壁面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导热面(11)到所述第一凸起部(1)所在内壁面的最小距离;
所述发热元件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防护壳组件内设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板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2),所述支撑结构(2)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板进行固定的固定孔;其中,所述发热元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发热元件中的部分所述发热元件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一导热面(11)之间;所述第一凸起部(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1)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凸起部(1)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导热面(11),多个所述第一导热面(11)沿所述第一凸起部(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发热元件中的另一部分所述发热元件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导热面(31)之间,其中,沿所述第二凸起部(3)至所述第一凸起部(1)的分布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1)的第一导热面(11)与所述防护壳组件的内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料与所述第一导热面(11)和所述发热元件均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硅胶片,所述导热硅胶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导热面(11)贴合,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发热元件的表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远离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相应的内壁面的一端设有凹槽(12),所述第一导热面(11)为所述凹槽(12)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面(11)的形状与所述发热元件的至少部分表面的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支撑部(21),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部(21)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上,各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1)均具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板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面,各个所述第一支撑面上均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为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相对的两个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第二支撑部(22),所述第二支撑部(22)位于成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1)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22)具有用于对所述安装板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上设有固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与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2)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支撑部(22)之间通过连接板(23)连接,所述连接板(23)与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连接;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位于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与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3)与多个所述第一凸起部(1)中的一个连接;和/或,所述连接板(23)到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2)到所述防护壳组件的第三内壁的最大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794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