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像素低畸变光学镜头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8346.9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9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林佳敏;曾振煌;卢盛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7/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王滔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像素 畸变 光学 镜头 | ||
1.一种高像素低畸变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模组,所述光学模组由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有负光焦度的前组S1、正光焦度的中组S2、光阑和正光焦度的调焦组S3;
所述前组S1包括正光焦度及弯月结构的第一透镜G1、负光焦度及弯月结构的第二透镜G2和负光焦度及弯月结构的第三透镜G3;
所述中组S2包括负光焦度及双凹结构的第四透镜G4、正光焦度及双凸结构的第五透镜G5、负光焦度及弯月结构的第六透镜G6和正光焦度及双凸结构的第七透镜G7;其中,第四透镜G4和第五透镜G5胶合成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胶合透镜组U1,第六透镜G6和第七透镜G7胶合成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胶合透镜组U2;
所述调焦组包括正光焦度及弯月结构的第八透镜G8、负光焦度及弯月结构的第九透镜G9、负光焦度及双凹结构的第十透镜G10、正光焦度及双凸结构的第十一透镜G11和正光焦度及双凸结构的第十二透镜G12;其中,所述第八透镜G8和第九透镜G9胶合成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胶合透镜组U3;所述第十透镜G10和第十一透镜G11胶合成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胶合透镜组U4;
所述光学模组的焦距为f,所述前组的焦距为fS1,所述中组的焦距为fS2,所述调焦组的焦距为fS3,其满足关系式:1.20|fS1/f|1.60,1.20|fS2/f|1.60,1.20|fS3/f|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像素低畸变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的光学后截距BFL与光学模组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BFL/f|<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像素低畸变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组的半像高y’与光学模组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y’/f|<0.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像素低畸变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G1的焦距为fG1,其焦距fG1与所述光学模组的焦距f的比值满足关系式:2.80<|fG1/f|<3.20;所述第二透镜G2的焦距为fG2,其焦距fG2与所述光学模组的焦距f的比值满足关系式:1.20<|fG2/f|<1.80;所述第三透镜G3的焦距为fG3,其焦距fG3与所述光学模组的焦距f的比值满足关系式:1.80<|fG3/f|<2.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像素低畸变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1,其焦距fU1和所述光学模组的焦距f的比值满足关系式:6.50<|fU1/f|<7.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像素低畸变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2,其焦距fU2和所述光学模组的焦距f的比值满足关系式:1.00<|fU2/f|<1.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像素低畸变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3,其焦距fU3和所述光学模组的焦距f的比值满足关系式:5.60<|fU3/f|<6.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像素低畸变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胶合透镜组的焦距为fU4,其焦距fU4和所述光学模组的焦距f的比值,满足关系式:52.00<|fU4/f|<56.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像素低畸变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二透镜G12的焦距为fG12,其焦距fG12与光学模组的焦距f的比值满足关系式:1.20<|fG12/f|<1.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像素低畸变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透镜均为球面镜,所述光阑为孔径光阑,所述光阑的光圈在F2.8~F16的范围内可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834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角度旋转的间接空冷防冻导风模块组
- 下一篇:应力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