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规整度检测的相邻点胞元重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88983.6 | 申请日: | 2020-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3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钢;周伟;崔灿;杨明智;张雷;刘凯;申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13;G06T7/60;G06T5/00;G06T5/30;G03B17/56;H02K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朱晓娟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规整 检测 相邻 点胞元重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规整度检测的相邻点胞元重构方法,所述方法是对指定蜂窝产品的图像进行识别和分析,最后对该蜂窝产品的质量水平作出判断;所述方法顺序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图像、图像处理、顶点提取、形态分析;所述步骤“获取图像”包括拍摄图像和计算机读取图像;所述步骤“图像处理”即对图像进行降噪滤波,得到降噪图像;所述步骤“顶点提取”是在“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寻找出胞元的顶点并记录;所述步骤“形态分析”是在“顶点提取”的基础上,分析计算被测蜂窝产品的变形程度;所述步骤“顶点提取”和步骤“形态分析”之间设置步骤“重构胞元”;所述步骤“重构胞元”顺序包括以下步骤:计算胞元边长、确定连接点和胞元连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机械、航空航天、船舶等装备的轻质结构产品设计、制造及应用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蜂窝规整度检测的相邻点胞元重构方法。
背景技术
轻质蜂窝产品以其优异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吸能特性而被广泛应用,比如,高速列车也广泛采用了轻质蜂窝产品。但蜂窝产品在生产、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胞孔的变形,而该变形会对蜂窝产品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蜂窝产品的胞孔变形即几何规整度进行评估,从而对蜂窝产品的质量作出判断。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0503383.7,其申请日为2019年9月13日,公开了一种从蜂窝芯表面测量数据中识别蜂窝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采集到的蜂窝芯表面三维数据进行二维坐标变换,通过角点检测算法识别蜂窝芯的二维平面投影图像中的角点,所述角点包括人形顶点、Y形顶点、伪顶点,还包括未识别出的缺失角点;基于所提出的角点类型判断算法,对蜂窝边的两个端点依次识别,其中一个端点是在相邻边识别时确定,另一个端点是通过对该识别顶点的局部分析确定;在蜂窝边的实现过程中能有效地对伪顶点进行排除,同时补充缺失的顶点,实现稳定高精度的蜂窝边识别。识别蜂窝边后可以对蜂窝产品的几何规整度做出评估,并依此对蜂窝产品的质量做出判断。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鲁棒性好的优点,但该方法需要对蜂窝芯表面做逐点扫描,费时较长,步骤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角度高的蜂窝规整度检测的相邻点胞元重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蜂窝规整度检测的相邻点胞元重构方法,所述方法是对指定蜂窝产品的图像进行识别和分析,最后对该蜂窝产品的质量水平作出判断;所述方法顺序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图像、图像处理、顶点提取、形态分析;所述步骤“获取图像”包括拍摄图像和计算机读取图像;所述步骤“图像处理”即对图像进行降噪滤波,得到降噪图像;所述步骤“顶点提取”是在“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寻找出胞元的顶点并记录;所述步骤“形态分析”是在“顶点提取”的基础上,分析计算被测蜂窝产品的变形程度;
所述步骤“顶点提取”和步骤“形态分析”之间设置步骤“重构胞元”;
所述步骤“重构胞元”顺序包括以下步骤:计算胞元边长、确定连接点和胞元连线;
所述步骤“计算胞元边长”是以降噪图像为基础,顺序执行二值化、形态学滤波,得到形态图像,再在形态图像的中央位置,任意选择4至6个顶点为基准点,在每个基准点处找到与其邻近的顶点为相邻点,计算出基准点与相邻点的距离,保留其中距离最短的三条记录,然后求12至18条记录的距离平均数为胞元边长A;
所述步骤“确定连接点”是先将骨架图分为两个区,一个是边缘区,即骨架图周边宽度为1A~2A的区域;另一个是中央区,即形态图像的中央部位;然后将获得的顶点分为主动连接点和被动连接点两大类;位于中央区的顶点为主动连接点,位于边缘区的顶点为被动连接点;
所述步骤“胞元连线”是将所有主动连接点与最接近的三个顶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即:每个主动连接点必须且只能保留三条最短的线段,胞元连线完成后形成胞元重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8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布式ID生成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交互方法和增强现实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