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定位系统的新型分段计费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89288.1 | 申请日: | 2020-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4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强;李超锋;陈久威;任耀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智科炬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08 | 分类号: | G06Q20/08;G06Q20/20;G06Q20/32;G06Q50/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定位 系统 新型 分段 计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公共交通的快速支付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定位系统的新型分段计费系统及方法,该分段计费系统包括有定位系统平台、POS机、POS后台和第三方平台,所述定位系统平台、POS机、POS后台和第三方平台之间通过5G网络连接,所述POS机安装在公共交通的上车车门处,所述定位系统平台包括有用户层、网络层、服务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本发明使用时用户只需要完成获取自发码且扫一次码就可以完成乘车出行服务,符合现在的用户消费习惯;本发明优于键盘分段计费减少了司机的操作或者售票员的人力成本;优于传统的POS机GPS分段计费解决了下车拥堵问题,且POS厂商可以只使用一台POS机就实现分段计费,节省了硬件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交通的快速支付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依托5G技术下的一种自发支付码和定位系统的分段计费系统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公交车一般都是统一票价的,不因为乘车距离的远近而分别收费,有失公平,影响了近距离出行的乘客的乘车积极性。另外,大部分地区的公交车都为市民提供了公交卡进行刷卡乘车服务,但是刷卡乘车只是给予市民一个统一的折扣,并不能体现少乘车少缴费的公平性,需要改进。
为了改进此问题,现有技术中对于公共交通采用了分段计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为键盘分段计费方式:①乘客进入上车门、进站闸门②根据目的地售票人员、乘客自行使用键盘更改票价③乘客使用实体卡、支付二维码进行支付买票④POS终端将支付信息通过4G网络上传至后台消息队列⑤后台服务将数据进行解析后发起第三方支付(联机交易)或直接入库(离线交易)⑥POS后台、业主平台、第三方支付端数据共享。
第一种方式为GPS分段计费方式:①乘客进入上车门、进站闸门乘客使用实体卡、支付二维码在POS端挥卡、刷码进行上车标记②闸门POS终端将起始信息通过4G网络上传至后台消息队列,或者上车门POS将上车标记通过RS232方式发送至下车端③到达目的地时乘客使用实体卡、支付二维码在下车、出闸POS端进行挥卡标记并支付、刷码只做下车标记④POS终端将消息通过4G网络上传至后台消息队列⑤后台服务将数据进行解析后发起第三方支付(支付宝交易)或直接入库(离线交易)⑥POS后台、业主平台、第三方支付端数据共享。
然而键盘分段计费存在以下不足:①售票员售票方式增加了人力成本;②驾驶员售票方式增加了驾驶员的繁杂工作;③乘客售票方式会造成少扣、逃票的不足。GPS分段计费则存在以下不足:①增加了硬件成本,使用了2个POS终端设备,安装复杂;②使用RS232通讯方式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连接线抖动造成通信失败,乘客下不了车或者多扣;③下车、出站需要排队等候,给乘客造成了方便。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定位系统的新型分段计费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定位系统的新型分段计费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定位系统的新型分段计费系统,该分段计费系统包括有定位系统平台、POS机、POS后台和第三方平台,所述定位系统平台、POS机、POS后台和第三方平台之间通过5G网络连接,所述POS机安装在公共交通的上车车门处,所述定位系统平台包括有用户层、网络层、服务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所述用户层为用户携带的移动终端;
所述网络层为基于5G基站建立的生态网络;
所述服务层包括有负载均衡系统、通信网关、应用构建系统、API接口和消息服务系统;
所述平台层包括有权限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定位算法系统和统一登录系统;
所述应用层包括有第三方平台接入及数据共享系统,所述应用层与所述第三方平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智科炬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智科炬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892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