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脊柱后路微创手术导向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0102.4 | 申请日: | 2020-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9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车明学;金慧实;张绍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11 | 分类号: | A61B90/11;A61B17/3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万双艳 |
地址: | 130000***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脊柱 后路 手术 导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后路微创手术导向仪,包括交叉设置且固定连接的主干和侧翼,所述主干与所述侧翼均设有导管,设于所述主干的所述导管用以供导针穿入后拧入棘突实现导向定位,设于所述侧翼的所述导管用以供穿刺针穿入后实现穿刺。上述脊柱后路微创手术导向仪,在术前测量后,可以在微创手术时精准到达目标部位,从而达到减少X线透视的使用和对身体的伤害,而且手术速度快、定位精准,解决了脊柱后路微创手术中反复穿刺和反复定位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脊柱后路微创手术导向仪。
背景技术
脊柱微创手术过程中,因手术部位深,在到达手术部位的过程中需要反复透视确定进入的位置,若有偏移,矫正起来也比较困难,进入后的精准度会影响下一步的操作效果。
在现有的导向定位的方式中,机器人定位系统具有导向精准的特点,但是结构复杂费用昂贵,适用条件要求高。目前大部分微创手术的定位方法都是术中结合术前辅助检查,在X线透视下一步一步达到手术部位,通过不断的反复透视,反复纠错得以实现,不仅反复使用X线透视,对身体伤害大,而且花费时间长,因手术部位深,特别是软组织为终点时,很难一次精准到位,精确性差。
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无需反复透视、缩短定位时间、提高准确率、结构简单、经济有效的脊柱后路微创手术导向仪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脊柱后路微创手术导向仪,在术前测量后,用该导向仪可以在微创手术时精准到达目标部位,从而达到减少X线透视的使用和对身体的伤害,而且手术速度快、定位精准,解决了脊柱后路微创手术中反复穿刺和反复定位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柱后路微创手术导向仪,包括交叉设置且固定连接的主干和侧翼,所述主干与所述侧翼均设有导管,设于所述主干的所述导管用以供导针穿入后拧入棘突实现导向定位,设于所述侧翼的所述导管用以供穿刺针穿入后实现穿刺。
所述导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管沿所述主干且于所述主干中心排列设置。
所述导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多个所述导管沿所述侧翼对称设于所述侧翼两边。
所述侧翼包括固定部和水平尺,所述固定部呈弧面,设于所述侧翼的所述导管与所述弧面垂直。
所述侧翼一端设有可安装固定的支架。
所述支架包括外杆以及套装于所述外杆中的内杆,以实现所述支架的可伸缩调节。
所述导针的尖端设有螺纹,以实现旋转拧入棘突。
所述导针的针身设有刻度,以实现根据所述导针的长度以及棘突到锥孔的距离得到所述穿刺针的穿刺长度。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后路微创手术导向仪包括主干和侧翼,主干和侧翼相互交叉设置且主干和侧翼固定连接,主干设置有导管,主干的导管用于供导针穿入后拧入棘突,侧翼也设置有导管,侧翼的导管用于供穿刺针穿入后穿刺,该脊柱后路微创手术导向仪中的导针与导管贴合良好且可按导管的方向进入,在使用时,先将导针置于棘突尖处,套入主干的导管,保持导针垂直于水平面,将导针拧入棘突尖,确保导针对导向仪的有效固定,从而将导向仪稳定固定,再将穿刺针由侧翼的导管穿入,侧翼的导管保证穿刺针进入的方向不偏移,穿刺针可按需调整穿刺长度;比起凭经验一点点透视着进入,该发明可最大限度减少透视次数,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而且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从而达到减少X线透视的使用和对身体的伤害,而且手术速度快、定位精准,解决了脊柱后路微创手术中反复穿刺和反复定位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01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
- 下一篇:一种联动锁紧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