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空隙式亚麻包覆XLA纤维的包芯纱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1198.6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0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雅琴;薛茂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信亚麻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2G3/32;D02G3/04;D02G3/40;D06M11/45;D06M11/80;D06M15/01;D06M15/55;D06M11/76;D06M101/20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丁圣雨 |
地址: | 22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空隙 麻包 xla 纤维 包芯纱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空隙式亚麻包覆XLA纤维的包芯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亚麻处理、配置中间层、涂附中间层、包芯;本发明将亚麻弹力包芯纱通过120至130℃的温度进行加热固化15至20min,使得中间层受热固化,提高亚麻细纱、中间层、XLA弹力纤维长丝附着度,同时更重要的是将碳酸镁进行发泡,如此中间层会有断断续续的空隙发泡出来,使得中间层本身、中间层与亚麻细纱之间、中间层与XLA弹力纤维长丝之间均能产生一定大小的空隙以提高回弹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空隙式亚麻包覆XLA纤维的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亚麻制品历史悠久,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即使在丝绸、纯棉、毛、人造纤维等织品十分发达的今天,亚麻织物仍占有不可替代的高贵地位。亚麻天然的透气性、吸湿性、清爽性和排性,使其成为自由呼吸的纺织品,常温下能使人体室感温度下降4-8℃,被称为“天然空调”。目前亚麻弹力面料一般是通过亚麻包覆弹性纤维长丝,形成亚麻弹力包芯纱进行织造,但是这种亚麻弹力纱的亚麻纤维与弹性纤维长丝的附着度不好,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亚麻纤维与弹性纤维长丝分离现象,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结构稳固、弹性恢复度高的内置空隙式亚麻包覆XLA纤维的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置空隙式亚麻包覆XLA纤维的包芯纱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S1、亚麻处理:选用分裂度指标大于等于250支的原麻,并将原麻打成麻;向麻喷淋含有加湿剂的水溶液进行加湿;然后用成条机制成麻条,将麻条依次走并条机纺成粗纱;将粗纱依次进行复配酶脱胶处理、堆仓、酸洗、亚漂、碱洗、氧漂、水洗;将粗纱使用细纺纱机加捻制成细纱;将亚麻细纱进行烘干络筒;
S2、配置中间层;将竹纤维研磨成粉末形态,将纳米三氧化二铝粉末10~20份、六方氮化硼粉末5~10份、竹纤维粉末20~30份、碳酸镁粉末4~8份、环氧树脂粉末10~15份按照比例进行混合,加水进行搅拌后待用,得到中间层糊料;
S3、涂附中间层:将中间层糊料导入浸渍槽内,将XLA弹力纤维长丝经过中间层糊料,最后于30至50℃中进行加热5至10min,形成涂附有中间层的XLA弹力纤维长丝;
S4、包芯:将步骤S1中的亚麻细纱与步骤S3中的涂附有中间层的XLA弹力纤维长丝通过细纱机纺成亚麻包覆中间层的亚麻弹力包芯纱;将亚麻弹力包芯纱通过120至130℃的温度进行加热固化15至20min,提高亚麻细纱、中间层、XLA弹力纤维长丝附着度,同时将碳酸镁进行发泡,使得中间层产生空隙以提高回弹性能;
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保湿18~36小时;并条机共计5道。
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取果胶酶、脂肪酶、木聚糖酶、纤柔酶四种酶按照3:2:1:1的比例复配后,经过三级发酵制成脱胶酶液;所述脱胶通过将亚麻粗纱浸入脱胶酶液中1小时进行生物脱胶。
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加水量与各组分的质量比为2:1,搅拌时间为20至30min。
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在细纱机安装减速器和变频器完成对XLA弹力纤维长丝的牵伸可控,并加装张力控制器使纱更平直。
进一步,所述步骤S5中,采用一正一反轻烧毛,油量控制在18kg/h,车速在120m/min,烧毛质量达3级。
进一步,所述步骤S5中,一次定型的温度为150~155℃;二次定型的温度为170~1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信亚麻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信亚麻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11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