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麻包覆XLA纤维的包芯纱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1370.8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0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雅琴;薛茂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信亚麻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36 | 分类号: | D02G3/36;D02G3/40;D02G3/32;D02G3/04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丁圣雨 |
地址: | 22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麻包 xla 纤维 包芯纱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麻包覆XLA纤维的包芯纱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亚麻处理、配置连接层糊料、涂附连接层糊料、切割、包芯;本发明在亚麻细纱和XLA弹力纤维长丝之间增设了连接层,连接层包括硅藻土粉、竹纤维粉末、XLA弹力纤维粉末、环氧树脂粉末,通过环氧树脂粉末提供一定的粘接能力,再配合加入竹纤维粉末和XLA弹力纤维粉末,竹纤维粉末可以提高整个连接层的透气吸湿性,而XLA弹力纤维粉末可以提高整个连接层的弹性,硅藻土是具有孔隙度大、吸收性强的特点,当硅藻土粉融于整个连接层体系后,可以使得连接层内部形成一定的孔隙提高连接层的弹性力,同时提高整个连接层与亚麻细纱和XLA弹力纤维长丝的附着连接力,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麻包覆XLA纤维的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亚麻制品历史悠久,在世界范围享有盛誉,即使在丝绸、纯棉、毛、人造纤维等织品十分发达的今天,亚麻织物仍占有不可替代的高贵地位。亚麻天然的透气性、吸湿性、清爽性和排性,使其成为自由呼吸的纺织品,常温下能使人体室感温度下降4-8℃,被称为“天然空调”。目前亚麻弹力面料一般是通过亚麻包覆弹性纤维长丝,形成亚麻弹力包芯纱,但是亚麻包覆弹性纤维长丝形成的弹力包芯纱弹性恢复体力并不是很好,由于亚麻细纱是贴合着弹性纤维长丝的四周外侧进行包覆,进而导致弹性纤维长丝的弹力没有充分发挥,加大的降低了整个亚麻弹力包芯纱的弹性恢复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弹性恢复度高的亚麻包覆XLA纤维的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亚麻包覆XLA纤维的包芯纱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S1、亚麻处理:选用分裂度指标大于等于250支的原麻,并将原麻打成麻;向麻喷淋含有加湿剂的水溶液进行加湿;然后用成条机制成麻条,将麻条依次走并条机纺成粗纱;将粗纱依次进行复配酶脱胶处理、堆仓、酸洗、亚漂、碱洗、氧漂、水洗;将粗纱使用细纺纱机加捻制成细纱;将亚麻细纱进行烘干络筒;
S2、配置连接层糊料;将竹纤维和XLA弹力纤维研磨成粉末形态,将硅藻土粉末5~10份、竹纤维粉末20~30份、XLA弹力纤维粉末10~20份、环氧树脂粉末10~15份按照比例进行混合,加水进行搅拌后待用,得到连接层糊料;
S3、涂附连接层糊料:将连接层糊料导入浸渍槽内,将两根XLA弹力纤维长丝分别上下平行设置,然后一同经过连接层糊料中,最后于50至60℃环境下加热6至10min,使得两根XLA弹力纤维长丝的外侧和之间的连接层糊料预固化;
S4、切割:利用钢丝或者金刚石线将两根XLA弹力纤维长丝之间预固化的连接层进行切割,使得两根XLA弹力纤维长丝相对内侧的连接层分别形成凸起条,进而形成XLA弹力纤维长丝外侧的带有凸起条的连接层;
S5、包芯:将步骤S1中的亚麻细纱与步骤S4中的涂附有带有凸起条连接层的XLA弹力纤维长丝通过细纱机纺成亚麻包覆连接层的亚麻弹力包芯纱;同时由于凸起条的存在使得亚麻细纱与连接层的两侧形成中空结构,产生空隙以提高回弹性能;最后将亚麻弹力包芯纱通过120至130℃的温度进行加热固化15至20min,提高亚麻细纱、连接层、XLA弹力纤维长丝的附着度。
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保湿18~36小时;并条机共计5道。
进一步,所述步骤S1中,取果胶酶、脂肪酶、木聚糖酶、纤柔酶四种酶按照3:2:1:1的比例复配后,经过三级发酵制成脱胶酶液;所述脱胶通过将亚麻粗纱浸入脱胶酶液中1小时进行生物脱胶。
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加水量与各组分的质量比为2:1,搅拌时间为20至30min。
进一步,所述步骤S5中,采用一正一反轻烧毛,油量控制在18kg/h,车速在120m/min,烧毛质量达3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信亚麻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信亚麻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13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