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中锰钢耐氢致延迟断裂性能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1463.0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1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健;惠卫军;赵晓丽;王娇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8/00;C22C38/02;C22C38/04;C22C3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黄晓军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锰钢 耐氢致 延迟 断裂 性能 工艺 方法 | ||
1.一种提高中锰钢耐氢致延迟断裂性能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10:对中锰钢冶炼钢锭进行锻造,获得热锻态中锰钢;
步骤S120:对所述热锻态中锰钢进行热轧,获得热轧态中锰钢;
步骤S130:对所述热轧态中锰钢进行两相区退火,获得退火态中锰钢;
步骤S140:对所述退火态中锰钢进行变形量温轧,获得温轧态中锰钢;
步骤S150:对所述温轧态中锰钢进行退火处理,获得温轧和退火工艺处理后的中锰钢;
所述提高中锰钢耐延迟断裂性能的工艺方法,即采用大变形量的两相区温轧+退火工艺获得多尺度的亚稳奥氏体和精细的奥氏体、铁素体和δ-铁素体多相片层状组织,通过调控包含奥氏体、铁素体和δ-铁素体的薄片层状组织形态在不损失强塑性的情况下提高中锰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的方法;
所述步骤S110中的中锰钢的锻造温度大于1000℃,锻后空冷组织为马氏体;
所述步骤S120中的热锻态中锰钢的热轧温度在Ac3温度以上,轧后空冷,热轧后组织为马氏体加上残余奥氏体;
所述步骤S130中的热轧态中锰钢经两相区Ac3~Ac1内退火处理后,其组织为铁素体+奥氏体,所述Ac3~Ac1为850~650℃;
所述步骤S140中的退火态中锰钢的温轧工艺轧制温度在Ar3~Ar1两相区温度范围内,轧后空冷,所述Ar3~Ar1为830~635℃;
所述步骤S150中温轧态中锰钢的退火处理温度在Ar3~Ar1两相区温度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0中的退火态中锰钢为超细、多尺度铁素体加上奥氏体组织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锰钢的Mn含量大于2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14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型多端小程序系统
- 下一篇:卡式气阀高速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