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经皮椎体成型术的弧形骨通道钻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1737.6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3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德顺;钱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德顺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90/00;A61B17/17;A61B17/70;A61B17/88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经皮椎体 成型 弧形 通道 钻孔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经皮椎体成型术的弧形骨通道钻孔装置,它包括:工作套管(7),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套管(7)内设有主体(1),在主体(1)下端设有手柄(2),在主体(1)上端设有引导部,在主体(1)内穿设有与引导部对应配合软性骨钻(6)。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廉,通过引导部导引改变软性骨钻的前进方向,以便在椎体内形成侧向弧形骨通道,从而在骨水泥注射阶段增加骨水泥向穿刺对侧弥散,避免既往操作导致的单侧弥散,从而改善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填充效果,提高疗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术器械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用于经皮椎体成型术的弧形骨通道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指经皮穿刺,通过椎弓根途径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恢复椎体的部分高度。根据世界介入放射学会在2003年发布的指南,PVP的适应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超过两周,经保守治疗无效,胸腰背部顽固性疼痛的患者;由于良性或恶性肿瘤导致椎体骨质破坏引起疼痛的患者;由于骨组织缺血坏死所致椎体病理性骨折引起疼痛的患者。
研究表明:骨水泥在病变椎体内的良好弥散、对称分布是缓解疼痛症状,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功能的关键。双侧穿刺注射骨水泥虽然可以满足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对称分布,但也增加了穿刺数量和操作难度,提高了放射暴露和骨水泥泄露的风险。如何在单侧穿刺的基础上,增加骨水泥对侧弥散,从而提高疗效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经皮椎体成型术时在椎体内钻孔创建骨水泥弥散通道就是整个手术的关键点。现有的骨水泥弥散通道大多采用直型骨钻钻孔创建骨水泥弥散通道,注射骨水泥后,使得骨水泥沿椎体内的钻孔通道向周围弥散,达到填充效果。
但单侧穿刺操作存在以下问题:直型骨钻只能建立直型通道,无法延伸至对侧,注射时可能出现骨水泥弥散局限于穿刺侧,椎体内骨水泥分布不均匀,导致术后疗效不佳或手术失败。
虽然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如通过记忆金属制成的椎体成型专用器械,但记忆金属的价格高昂使得这种器械的使用成本过高,增加了医疗费用。而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可弯曲椎体成型器整体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在椎体内操作容易发生弯曲杆连接部断裂,导致严重的医疗损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经皮椎体成型术的弧形骨通道钻孔装置。
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经皮椎体成型术的弧形骨通道钻孔装置,它包括:工作套管,其特征在于:在工作套管内设有主体,在主体下端设有手柄,在主体上端设有引导部,在主体内穿设有与引导部对应配合使用的软性骨钻。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引导部的一端不超出主体外缘。
所述的引导部为弧形的弯管或弧形的槽体,在所述弯管上沿主体轴向设有让位开口。
在手柄上设有指示部,所述指示部与引导部的延展方向一致。
所述的软性骨钻包括:软轴,在软轴一端连接有钻杆,在钻杆上连接有手柄,所述的软轴长度在41mm-80mm之间,在软轴另一端固定有安装槽,在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钻头,在钻头上设有槽体。
所述的钻头包括钻头部长度在3mm-10mm,在钻头部一端设有与安装槽对应配合的插接部。
在所述主体外壁上还设有一段与工作套管对应配合的刻度线,指示骨钻前进深度。
发明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德顺,未经杨德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1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