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液态金属复合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1853.8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5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岭领;曹更玉;赵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71/02 | 分类号: | B01D71/02;B01D69/10;B01D67/00;B01D53/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宽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46 | 代理人: | 宁霞光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液态 金属 复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液态金属复合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膜含有: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和隔离层,形成在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的表面上;和浸润层,形成在隔离层表面上;和液态金属层,形成在浸润层。本发明的超薄液态金属复合膜厚度较薄,液态金属层可低于2μm,且氢气渗透通量大,比目前所报道的镓液态金属的最高通量高2倍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薄液态金属复合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人类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同时,传统燃料燃烧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明显,并加剧了温室效应。因此寻找替代能源与清洁能源显得日益紧迫。氢能源是绿色能源、发展氢能源汽车是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国家战略。近年来氢气的需求量也在迅猛增加,尤其是氢燃料电池、电子信息、半导体、LED照明和光伏发电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超)纯氢气(纯度>99.9999%,即6N)分离纯化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常见的氢气分离技术包括变压吸附、深冷分离和膜分离等,其中前两种技术已经在大规模氢气分离方向获得广泛应用,但是鉴于分离过程吸附平衡和相平衡的限制,其氢气纯度很难达到超高纯度氢气要求。由于钯及其合金膜对氢气具有独特的选择透过性,且理论上非氢气体无法透过,因此钯膜分离技术已成为目前制备超高纯度氢气的最佳方案之一。然而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诸多因素限制了钯膜的应用领域:1)价格昂贵;2)容易产生氢脆甚至造成钯膜的扭曲变形。
将液体镓(Ga)夹在两片多孔碳化硅载体之间的液体金属膜可望用于分离纯化氢气,其成本比钯低一个数量级,且可避免出现氢脆现象。然而受限于碳化硅载体表面的粗糙度,液态金属镓层的厚度维持在200微米以上,故如何制备超薄、连续、稳定的液态金属膜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体/隔离层/浸润层-液态金属结构的超薄液态金属复合膜及制备方法,解决了上述目前氢气分离的液态金属膜所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薄液态金属复合膜,所述复合膜含有:
多孔陶瓷膜支撑体;和
隔离层,形成在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的表面上;和
浸润层,形成在隔离层表面上;和
液态金属层,形成在浸润层。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陶瓷膜支撑体是由聚醚砜(PES)、N-甲基吡咯烷酮(NMP)、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陶瓷粉体按照质量比1:2-8:0.05-0.5:1-10的比例制成;和/或
所述隔离层为碳化硅隔离层;和/或
所述浸润层为氧化硅或氧化钛浸润层;和/或
所述液态金属层,液态金属为镓和选自铅、铟、钒、镍、钯、钛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金属组成的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氧化硅或氧化钛的粒径为0.1-5μm。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薄液态金属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多孔陶瓷膜支撑体的制备步骤;
隔离层原料的配制步骤,及在多孔陶瓷膜支撑体表面形成隔离层的制备步骤;
浸润层原料的准备,及在隔离层表面形成浸润层的制备步骤;
液态金属层原料的准备,及在浸润层上形成液态金属层的制备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18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