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2579.6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9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余超群;陈华;刘合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智能商用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42 | 分类号: | F24F11/42;F24F11/64;F24F11/65;F24F11/88;F24D3/02;F24D3/10;F24D3/18;F24D13/04;F24D19/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陈亚英 |
地址: | 315191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联供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室外机机组、室内机机组和地暖模块,室外机机组分别与室内机机组和地暖模块连接,地暖模块包括地暖循环回路,地暖循环回路由热交换器、送水管、地暖和回水管依次连接形成;送水管与回水管之间设置有与地暖并联的送水支管,送水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本发明通过在送水管与回水管之间设置与地暖并联的送水支管,使得在地暖循环回路关闭时,地暖模块中的水能够经送水支管形成流动,避免水管因水温降低结冰而断裂,提高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同时,送水管与回水管之间经送水支管连接,可避免低温水流入房间的地暖中,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与环境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焦点问题。由于一次性能源煤带来的环境污染不可以逆,烧煤供暖的方式将逐渐被取代。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将中央空调与地暖相结合,利用空调外机和换热水管两联供系统已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两联供系统虽然能够解决冬天采暖,夏天制冷的问题,但是空调制热运行一段时间后,室外机换热器易结霜,需要进入除霜模式以融化室外机换热器上的冰霜,除霜结束后重新制热运行。空调进入除霜模式后,室内换热器温度降低,流经室内换热器的水被冷却,无法为地暖模块提供热量,导致地暖循环回路中的水温降低,容易造成水管冻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两联供系统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两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空调除霜时,地暖模块中水管内的水结冰,易造成水管断裂,以及低温水进入房间影响用户舒适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两联供系统,包括室外机机组、室内机机组和地暖模块,室外机机组分别与室内机机组和地暖模块连接,地暖模块包括地暖循环回路,地暖循环回路由热交换器、送水管、地暖和回水管依次连接形成;送水管与回水管之间设置有与地暖并联的送水支管,送水支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本发明通过在送水管与回水管之间设置与地暖并联的送水支管,使得在地暖循环回路关闭时,地暖模块中的水能够经送水支管形成流动,避免水管因水温降低结冰而断裂,提高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同时,送水管与回水管之间经送水支管连接,可避免低温水流入房间的地暖中,有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进一步的,送水支管包括用于与送水管连接的第一端以及与回水管连接的第二端;送水管上设置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位于热交换器与送水支管的第一端之间。
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热交换器出口设置电加热器,可在送水管中的水温过低时,对送水管中的水进行加热,进一步避免因水温过低水结冰而导致水管断裂。
进一步的,回水管上设置有热动阀,热动阀位于地暖和送水支管的第二端之间。
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设置热动阀对地暖循环回路的通断进行控制,便于用户根据需要选择开启或关闭地暖。
进一步的,热交换器的出口设置有出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热交换器出口处的水温To。
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热交换器的出口设置出水温度传感器对热交换器出口处的水温进行检测,两联供系统可根据热交换器出口处的水温执行相应操作,实现两联供系统的合理运行。
进一步的,两联供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电磁阀、电加热器、热动阀和出水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
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缩短系统反应时间,提高系统控制效率,实现两联供系统的电气化控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两联供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室外机接收到除霜指令后,判断热动阀的启闭状态,检测热交换器出口处的水温T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智能商用空调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智能商用空调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25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