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内外双向自崩解型全降解塑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2644.5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1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潘承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24 | 分类号: | B32B3/24;B32B27/18;B32B3/08;B32B3/30;B32B27/0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浙江)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刘颖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内外 双向 崩解 降解 塑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内外双向自崩解型全降解塑料,属于降解塑料领域,一种生物内外双向自崩解型全降解塑料,首先通过引导崩解柱,在降解时,首先引导细菌从引导崩解柱向塑料内部蔓延,实现塑料的预崩解,同时在预崩解后,层叠光解层遇光,能够被及时光解,进而进一步加速本塑料的自崩解成为碎片,降低碎片体积,并增大本塑料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快降解效率,同时配合其内部内置引崩球的设置,可以有效吸引降解时土壤中的细菌,从而实现在整体崩解成碎片后,细菌向崩解后塑料碎片的内部聚集,从而实现降解时,内外双向同步进行生物降解的效果,显著提高降解效率,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机械破碎,有效降低了对于降解的成本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降解塑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物内外双向自崩解型全降解塑料。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es),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
塑料的使用,造成了环境巨大的污染,因而后续出现了全降解塑料,但是每天关于塑料的消耗量巨大,导致即使是全降解塑料,其降解速度依然很慢,对于环境来说全降解塑料依然是一定的负担,通常塑料降解时,会进行机器操作,将其打碎,降低其颗粒度,从而提升塑料的降解速度,然而这种方式需要投入较多的降解成本。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内外双向自崩解型全降解塑料,它可以通过引导崩解柱,在降解时,首先引导细菌从引导崩解柱向塑料内部蔓延,实现塑料的预崩解,同时在预崩解后,层叠光解层遇光,能够被及时光解,进而进一步加速本塑料的自崩解成为碎片,降低碎片体积,并增大本塑料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快降解效率,同时配合其内部内置引崩球的设置,可以有效吸引降解时土壤中的细菌,从而实现在整体崩解成碎片后,细菌向崩解后塑料碎片的内部聚集,从而实现降解时,内外双向同步进行生物降解的效果,显著提高降解效率,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机械破碎,有效降低了对于降解的成本投入。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内外双向自崩解型全降解塑料,包括两个外塑料层以及连接在两个外塑料层之间的塑料夹层,所述外塑料层和塑料夹层相互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预制引光孔,每组所述预制引光孔之间均设有多个层叠光解层,所述层叠光解层镶嵌在塑料夹层内,且层叠光解层两端分别与同组中两个预制引光孔连接,所述外塑料层远离塑料夹层的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预崩槽,所述预崩槽与预制引光孔相对应,所述预崩槽槽口处固定连接有封口层,所述预崩槽内部填充有预崩解粉末,所述预制引光孔远离塑料夹层的一端设有引导崩解柱,所述引导崩解柱位于预崩槽内底端和预制引光孔内顶端之间,可以通过引导崩解柱,在降解时,首先引导细菌从引导崩解柱向塑料内部蔓延,实现塑料的预崩解,同时在预崩解后,层叠光解层遇光,能够被及时光解,进而进一步加速本塑料的自崩解成为碎片,降低碎片体积,并增大本塑料与外界的接触面积,进而加快降解效率,同时配合其内部内置引崩球的设置,可以有效吸引降解时土壤中的细菌,从而实现在整体崩解成碎片后,细菌向崩解后塑料碎片的内部聚集,从而实现降解时,内外双向同步进行生物降解的效果,显著提高降解效率,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机械破碎,有效降低了对于降解的成本投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26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