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坑内支撑的托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2788.0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5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梁月利;黄贵;洪杰文;郭伟;董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撑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内支撑的托换结构,该基坑内设置有若干相互垂直连接的格构柱与支撑梁,该托换结构包括:浇筑形成于基坑的底面的基座,该基座靠近待割除的格构柱且位于待施工主体结构的区域外部;预埋于基座的固定件,该固定件部分自基座的顶部向外凸伸;以及竖直设置且固定连接于固定件的凸伸部分的柱体,该柱体与对应的支撑梁固定连接。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冲突位置的格构柱割除后支撑强度无法保证的问题,利用托换结构加强基坑的内支撑强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保证基坑的整体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基坑内支撑的托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在基坑施工前,需要考虑支护结构是否会对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产生影响,特别是格构柱的设置位置,格构柱需要避开厚承台基础、集水井、电梯井、梁柱等结构,但实际施工中存在内支撑施工完成后,结构图纸临时修改等问题,出现部分地下室主体结构与格构柱冲突等情况,需要割除该位置的格构柱,但对应的格构柱割除后,基坑内部的支撑强度不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基坑的稳定性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坑内支撑的托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冲突位置的格构柱割除后支撑强度无法保证的问题,利用托换结构加强基坑的内支撑强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保证基坑的整体稳定性。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内支撑的托换结构,该基坑内设置有若干相互垂直连接的格构柱与支撑梁,该托换结构包括:
浇筑形成于基坑的底面的基座,该基座靠近待割除的格构柱且位于待施工主体结构的区域外部;
预埋于基座的固定件,该固定件部分自基座的顶部向外凸伸;以及
竖直设置且固定连接于固定件的凸伸部分的柱体,该柱体与对应的支撑梁固定连接。
本发明采用基坑内支撑的托换结构,通过在基坑的底面浇筑形成基座,并在基座中预埋固定件,将柱体固定于固定件并与对应的支撑梁固定连接,此时在靠近待割除的格构柱且位于待施工主体结构的区域外部形成了托换结构,待结构稳定后割除待割除的格构柱,托换结构能够保证基坑的内支撑强度,解决了冲突位置的格构柱割除后支撑强度无法保证的问题,利用托换结构加强基坑的内支撑强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保证基坑的整体稳定性。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的托换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固定于柱体的侧部且靠近支撑梁设置的支撑件,该支撑件的顶面抵住支撑梁的底面;
一端与柱体固定连接的锚筋,该锚筋的另一端锚入支撑梁;以及
浇筑形成于柱体与支撑梁的连接处的衔接块,以固定连接柱体与支撑梁,且该锚筋埋设于衔接块中。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的托换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柱体包括:
四根竖直设置的竖直管,四个竖直管两两相对设置并围合呈矩形,且四个竖直管对应贴合于支撑梁的侧部;
沿竖直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固定连接于相邻两个竖直管之间的若干连接板;以及
倾斜地支撑于位于对角线上的两根竖直管之间的斜撑。
本发明基坑内支撑的托换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支撑件呈L形,包括固定连接于相邻两个竖直管之间的竖直板以及垂直连接于竖直板的水平板;
垂直于支撑梁的水平板抵住支撑梁的底面;
该锚筋的一端固定于平行于支撑梁的竖直板,另一端垂直锚入支撑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27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形内胆储水式热水器
- 下一篇:一种高空作业平台底盘自主调平系统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