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自然生境的养殖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3107.2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18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马力;丁国骅;李靖;唐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吴斌林 |
地址: | 32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自然 生境 养殖 | ||
一种模拟自然生境的养殖池,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内侧左端设有左分隔板,所述养殖池内侧右端设有右分隔板,所述左分隔板和右分隔板前后两端分别密封连接在所述养殖池的前后两壁内侧,所述左分隔板和右分隔板将所述养殖池从左往右分成避害池、捕食池和活动池,所述避害池和捕食池底部设有底泥,所述避害池、捕食池和活动池内灌有水,所述避害池内侧设有养殖在水上的水生植物,所述捕食池内侧设有与水面平齐的投喂台,该装置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满足蛙类生态养殖的需求,降低蛙类养殖中所受单因素伤害的可能性,提高养殖蛙类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蛙类养殖池,尤其涉及一种模拟自然生境的养殖池。
背景技术
现今的蛙类养殖分为室内养殖和野外养殖两种。野外养殖还原了蛙类生存的生境,但是对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监测困难,尤其养殖环境的实时变动情况很难掌握,这就给蛙类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给养殖结果带来不可预测的结果。室内养殖一般采用养殖池养殖,虽然数据可控,但是离其天然生存环境相差较远,其所带来的的问题就是不能够科学养殖,往往养殖密度过大,卫生环境较差,导致群体染病的几率很高。
现今的蛙类养殖技术的基本装置由养殖池、保温设施、投喂台、栖息台、进排水管道这五部分组成。此装置只保障了蛙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没有科学的加入其生境因素,使得单因素的不良影响对其中的个体影响太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模拟自然生境的养殖池,该装置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最大程度的模仿蛙类的自然生境,为蛙类最大程度的提供自然状态,从而避免单因素的不良影响,保证蛙类的养殖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模拟自然生境的养殖池,包括养殖池,所述养殖池内侧左端设有左分隔板,所述养殖池内侧右端设有右分隔板,所述左分隔板和右分隔板前后两端分别密封连接在所述养殖池的前后两壁内侧,所述左分隔板和右分隔板将所述养殖池从左往右分成避害池、捕食池和活动池,所述避害池和捕食池底部设有底泥,所述避害池、捕食池和活动池内灌有水,所述避害池内侧设有养殖在水上的水生植物,所述捕食池内侧设有与水面平齐的投喂台,通过左分隔板和右分隔板将养殖池分成避害池、捕食池和活动池,最大程度的模仿蛙类的自然生境,避害池和投喂池底部设有底泥,泥的高度为40厘米,避害池水面上设有水生植物,最大限度的模仿蛙类避害的自然生境,捕食池内侧设有靠近左分隔板的投喂台,最大限度的模仿蛙类活动捕食的自然生境,也便于蛙类从投喂台上跳入避害池中,设有活动池,最大限度的模仿蛙类的全水生存环境,使得蛙类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三个不同功能的池内自由移动。
为了进一步完善,捕食池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投喂台对应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端中心位置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上端外侧设有开在所述投喂台底部中心位置的定位孔,设有用于支撑投喂台的支撑杆和支撑部,支撑部上端设有限位凸起,避免投喂台在水流或者蛙类的作用下而发生移动,也便于投喂台的拆卸和清洗。
进一步完善,避害池、捕食池和活动池内侧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养殖池内壁上的加热棒卡槽,所述加热棒卡槽内侧卡接有加热棒,方便冬季的少量养殖,确保水温,而且因为有卡槽的作用,解决了以前加热棒因为放在水中,蛙类被烫伤的情况,且在清理加热棒或者在换洗加热棒时省时方便。
进一步完善,左分隔板和右分隔板中心位置设有下凹槽,设有下凹槽,方便蛙类自由的在避害池、捕食池和活动池内自由的移动。
进一步完善,左分隔板上的下凹槽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格挡柱,在左分隔板上设有若干个格挡柱,避免避害池内的水生植物在水流或者蛙类的作用下掉落至投喂池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学院,未经丽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31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