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力多源数据融合和辨识方法、系统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93188.6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5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傅建明;李欣益;唐海敏;伍彬;梁伟;李小林;段旭;吴潜;施振兴;施臣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力 数据 融合 辨识 方法 系统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动力多源数据融合和辨识方法、系统及介质,包括:步骤1:建立全局相关的气动力数学模型;步骤2:根据现有计算数据、风洞试验数据和飞行试验数据,计算多种来源数据的标准差;步骤3:将现有计算数据、风洞试验数据和飞行试验数据作为气动力数学模型的数据样本,建立超定方程组;步骤4: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求解超定方程组,权值由标准差计算获得,解出气动力数学模型中的系数,完成多源数据融合气动力数学模型的建立。本发明解决了气动力数学模型辨识和修正中不同来源数据可靠度不同及误差分解到样本点的问题,可对计算、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三个来源的数据进行综合求解超定方程组,一步完成辨识和模型修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动力多源数据融合和辨识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飞行器外形复杂度增加和飞行包线的扩大,沿袭传统的分段函数作为气动力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难以科学地平衡不同来源数据的不同可靠度;同时,将飞行试验中非建模样本点数据误差分解到样本点上,存在分解难题,经常采用的贝叶斯方法被认为科学性不够。大量的工程师们对气动力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进行了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发展,以便形成连续函数形式的气动力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
专利文献CN108318203A(申请号:201810172976.5)公开了飞行器等价地面颤振综合试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温度、飞行速度、大气密度、气流环境对飞行器所受弹性气动力耦合的影响,建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描述的飞行器弹性气动力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根据已有试验数据分析,优化信号激励/拾振点布局,采用偏微分方程反卷积方法,设计获取气动力输入信号理论值,采用多点分布激励力控制方法,有效跟踪输入信号理论值,精确控制多点激振力,实现多点激励力模拟气动力的效果;建立结构温度试验覆盖大范围温度的环境,采用专用多点非接触高速图像与接触式传感器一体化融合检测方法,解决了接触式传感器无法精确检测超低温、高温情况下结构振动幅度、频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力多源数据融合和辨识方法、系统及介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气动力多源数据融合和辨识方法,包括:
步骤1:建立全局相关的气动力数学模型;
步骤2:根据现有计算数据、风洞试验数据和飞行试验数据,计算这三种来源数据的标准差;
步骤3:将现有计算数据、风洞试验数据和飞行试验数据作为气动力数学模型的数据样本,建立超定方程组;
步骤4: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求解超定方程组,权值由标准差计算获得,解出气动力数学模型中的系数,完成多源数据融合气动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全局相关的气动力数学模型的表达式为:
其中,f(Ma,αΦ,Φ,δP,δY,δR)表示气动力系数或气动力矩系数,包括法向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侧向力系数、偏航力矩系数、滚转力矩系数和轴向力系数,轴向力系数不包括摩阻和底阻部分;
Ma为来流马赫数;αΦ为合成攻角,速度矢量与体轴的夹角;Φ为气流滚转角,速度矢量在飞行器横截面的分量与选定子午面的夹角;δP为俯仰通道舵偏角;δY为偏航通道舵偏角;δR为滚转通道舵偏角;φ为初始相位角;表示对i、j、k、l、r和s所有取值范围进行求和;aijklrs为常系数,i、j、k、l均为0,1,2,…;Tr(x)为马赫数相关的切比雪夫多项式,Ts(y)为合成攻角相关的切比雪夫多项式。
优选的,所述Tr(x)计算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31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成本电池级正磷酸铁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尾门光影总成控制方法与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