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智能决策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3333.0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5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传辉;李东;刘楚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绿粤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3F5/10;E03F5/14;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1 | 代理人: | 寇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收集 系统 智能 决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智能决策系统及方法,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结构组成部分包括雨水预处理组、蓄水池、净化池及清水池,雨水预处理组将预处理后的雨水传输至蓄水池,蓄水池通过管道连接依次传输水至净化池、清水池;决策系统包括多维数据采集组、主机及多维控制器组,多维数据采集组分别采集多维参数数据传输至主机,主机输出最优控制值对多维控制器组进行控制;方法包括对当前单位时间数据进行滤波、未来单位时间数据预测以及对预测模型、控制模型、系统模型数据更新。实施本发明,大大减少了人工管理用工,降低了综合管理成本,提升了海绵措施管理的数据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监测与智能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说,涉及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智能决策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景观用水、道路冲洗、绿化及洗车等用水加速水资源紧张。而由于城市化的推进使得更多地面被各种建筑、道路覆盖,从而使得雨水无法下渗到地下,加重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要解决上述问题,对降雨进行收集和循环再利用,一方面缓解水资源紧张现状,另一方面通过雨水收集来存储雨水从而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
基于上述对雨水进行存储和重复利用的理念,海绵城市成为我国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理念。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水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如海绵那样,在降雨时段能快速的吸收、蓄积、渗透、净化雨水,减少雨水形成径流,补充地下水;同时在不下雨时,通过一系列处理措施和配套管网设施,将蓄积的水加以利用,从而让雨水资源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中。打造合理的海绵城市水系统,既可以有效的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也可以慢慢恢复原有的被破坏生态系统,同时对于整个城镇化的建设开发的影响降到更低。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是收集雨水及循环再利用的有效海绵措施。但是现有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智能化程度低,无法智能的检测出系统内的水位、水质、气体、流量和池体承压等等。同时现有的水质监测装置一般都是取样实验室检测或直接通过水质检测仪对水进行检测,但是水在长时间存储过程中会产生沉淀,使得水的上部和底部水质状况不一,导致现有的检测方法所检测的水质准确性较差。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建设和管控的不足,例如收集雨水量、循环情况、水质、设备运行情况、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如何等存在信息化、透明化、自动化不足的现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海绵城市中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信息化、透明化、自动化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智能决策系统及方法,通过实时采集蓄水池、清水池的关键指标,从多个维度参数全自动智能决策控制雨水收集、雨水排放、雨水回用及市政净水补给(雨水不足时)。通过实时采集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关键指标,从多个维度参数全自动智能决策控制排水、给水、补水等。通过该控制决策策略大大减少了管理用工,降低了综合管理成本,提升了海绵措施管理的数据化、实时化和智能化,并显著提升了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智能决策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结构组成部分及决策系统,所述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结构组成部分包括雨水预处理组、蓄水池、净化池及清水池,所述雨水预处理组通过管道连接将预处理后的雨水传输至所述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管道连接依次将雨水传输至净化池、清水池;所述决策系统包括多维数据采集组、主机及多维控制器组,所述多维数据采集组分别采集所述雨水预处理组、蓄水池、净化池及清水池中的多维参数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机,所述主机综合分析所述多维参数数据输出智能决策对所述多维控制器组进行控制。
结合本发明所述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的智能决策系统,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雨水预处理组包括分流井、弃流井及过滤井,所述蓄水池还连接有污水管,所述分流井、弃流井及过滤井通过管道连接进行雨水传输,所述弃流井还与所述污水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绿粤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绿粤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33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