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置黑臭水体中重金属超标底泥的干化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93654.0 | 申请日: | 202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3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蒋甜;梁建华;李扬;江昕怡;张元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长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李由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置 水体 重金属 标底 干化场 | ||
一种处置黑臭水体中重金属超标底泥的干化场,分为五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底泥层,用于堆放收集的底泥;渗滤液导流层,包括粗砂层180~220mm,碎石层230~270mm,碎石粒径16~32mm,用于渗滤液导流;防渗膜层,厚0.8~1.2mm,HDPE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用于防止含重金属渗滤液下渗污染周边土壤;承力层,厚230~270mm,C30素混凝土,用于对防渗膜层的保护同时满足进一步防渗,也能满足淤泥拖运车行驶承重条件;基础层,厚450~550mm,压土车压实,用于稳定干化场底部结构;防渗膜层和承力层向基础层下沉为梯形区域,梯形区域底部设DN300的渗滤液导排管。用于堆放黑臭水体中收集上来的重金属超标底泥,防止其含重金属渗滤液下渗到周边未被污染的土壤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是一种黑臭水体治理体系。
背景技术
城市黑臭水体成为很多城市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主要包括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三部分,其中控源截污和生态修复分别在给排水领域和生态领域有了可直接借鉴的经验及治理方案,因此,黑臭水体问题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主要在于内源治理部分。
内源治理主要工作内容为垃圾清理、生物残体及漂浮物清理、清淤疏浚。其中清淤疏浚为该项工作的重点。一般而言,清淤疏浚适用于所有黑臭水体,尤其是重度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物的清理,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避免其他治理措施实施后,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
清淤疏浚包括机械清淤和水力清淤等方式,其收集的底泥运输和处理处置难度较大,存在二次污染风险,需要按规定安全处理处置。
底泥是水中各类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地,底泥中各种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含量超标,会对水体、水生生物及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目前,重金属超标底泥堆放也和普通底泥一样,通常采用直接堆放或者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随着时间的迁移,底泥中的重金属会很容易随着渗滤液下渗释放到周围原本未被污染的土壤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
现有技术中,专利CN204897690U “一种河道或湖泊疏挖底泥处置的干化场”,仅针对普通底泥干化场进行设计,未对有下渗风险的含重金属底泥进行优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针对黑臭水体中重金属超标底泥干化场的特殊结构设计,用于堆放黑臭水体中收集上来的重金属超标底泥,防止其含重金属渗滤液下渗到周边未被污染的土壤环境中,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处置黑臭水体中重金属超标底泥的干化场,分为五层,从上至下分别为:
底泥层,用于堆放收集的底泥;
渗滤液导流层,包括粗砂层180~220mm,碎石层230~270mm,碎石粒径16~32mm,用于渗滤液导流;
防渗膜层,厚0.8~1.2mm,HDPE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用于防止含重金属渗滤液下渗污染周边土壤;
承力层,厚230~270mm,C30素混凝土,用于对防渗膜层的保护同时满足进一步防渗,也能满足淤泥拖运车行驶承重条件;
基础层,压土车压实,用于稳定干化场底部结构;
防渗膜层和承力层向基础层下沉为梯形区域,梯形区域底部设DN300的渗滤液导排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渗滤液导流层。采用粗沙和碎石(粒径16~32mm)相比传统的卵(砾)石(粒径30~50mm)粒径更小,对下层防渗膜的损伤相应减少,同时,在满足相同功能的情况下,造价更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长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长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936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